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原创 60岁农村老兵的兵龄补助,该不该再涨一涨?

   日期:2025-08-23 18:30:30     来源:亮剑君    浏览:0    评论:0    

导读:昨天有人在茶馆里说了一句话:“咱国家退役军人大约有三千五百万,手里拿优待证的差不多四千万。”大伙一听,全愣了,怎么人数比实际退役军人还多?细问才知道,这里头还算上了“三属”,也就是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换句话说,真正穿过军装、扛过枪的退役军人,差不多还是三千五百万这个数。

数字看着庞大,可问题来了:三千五百万老兵里,有多少人真正享受到补助?尤其是农村那批年纪大的老兵,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宽裕,有的还拖着病,有的靠种地维持日子。说句心里话,这些人才是真正需要照顾的一群。可现实是,补助的覆盖面并不理想,能拿到的人不多,金额也有限。

比如现在实行的“军龄补助”,很多地方是60岁以上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才有,按服役年限算钱,一年兵龄每月60元。算下来,大多数老兵是两年兵,能领到120元。这个数额,说不难听点,真不够买几次药。对一个年纪大了、身体差了的农村老兵来说,这点钱顶多算“聊胜于无”。

大家心里都在问:既然国家已经肯定了这项政策,为啥不进一步提高标准?说句接地气的话,这帮老兵就是从地里刨食刨出来的,现在老了,也没有多少收入来源,拿个一百来块钱补助,确实不成比例。

而且,从公平角度看,也存在不平衡。比如有的地方出台了照顾政策,有的地方却迟迟没有动作;有的老兵领到了补助,有的老兵啥也没有。大家都是曾经的兵,凭啥待遇不一样?这种“同穿一身军装,退伍后差别巨大”的情况,老兵们心里难免有意见。

再说回农村老兵,他们的处境更显尴尬。年轻的时候,放下锄头拿起枪,守过边防、站过哨;退伍后又回到地里,老了靠子女养或者自己种田过活。现在子女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剩下老兵自己在村里,收入渠道有限,医疗开销又大,一旦生点病,手里那点补助根本不顶用。

有网友直白地说:“一个农民工出去打一天工,钱比老兵一个月的兵龄补助还多。”这话虽然扎心,但道理确实在。一个人年轻时把青春放在部队,老了该不该得到更多照顾?这是社会的共识,也是老兵们的心里话。

其实,不少专家也提过建议:兵龄补助应当逐步提升,尤其是对农村籍60岁以上的老兵,要体现出实打实的关心。不是说补助要高得离谱,而是至少要让人感觉到“这钱拿得踏实,够生活一点”。

当然,也有人担心财政压力。但换个角度想,三千五百万退役军人里,真正符合农村籍、60岁以上、需要兵龄补助的人,比例并没有那么高。如果补助标准适度提升,比如从每年兵龄60元提高到100元,对国家财政来说,完全不是不能承受的范围。关键是,这样的调整,能让老兵们真切感受到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说到底,兵龄补助不是单纯的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认可、一种心意。老兵们不是图大富大贵,他们图的就是一句“没白当兵”。这句话要落到实处,就得体现在政策上,体现在补助上。

所以,现在很多人呼吁:能不能让这项政策更给力一些?尤其是农村那批老兵,他们为国家奉献过,老了最怕的是孤单和被忽视。把兵龄补助提高一点,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写在最后

三千五百万退役军人,是国家的财富。他们的晚年,理应过得更安心。对农村老兵的兵龄补助,不该停留在“象征性”的层面,而是要逐渐做到“真正能帮点忙”。

大家觉得呢?是不是应该给农村60岁以上的退役老兵,把兵龄补助再提高一些?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