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糖可乐
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部分游客到鲁迅纪念馆参观游览,会到这面墙点燃打火机或者香烟,拍一张“给先生点支烟”的打卡照。
近日,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她说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同时还会误导青少年,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
8月22日,她把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绍兴市文旅集团回应称已经在处理了。
孙女士的投诉遭到了舆论的一致反对。鲁迅先生抽烟的形象早就被人熟知,现存的鲁迅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手里夹着香烟或者正在吸烟的状态。不管是教科书、纪录片还是各地的鲁迅纪念馆,都有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呈现他抽烟的生活习惯。
虽说不应该宣扬公众人物抽烟,公共场所禁烟也没错,但是鲁迅抽烟的形象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他的这些照片向人们传递出的是一种冷峻、充满批判精神的文人气质。忽略历史背景以及鲁迅个人的历史形象,把吸烟这一点单拿出来说事,扣上不利于控烟的帽子,让人感觉很滑稽。
孙女士或许也知道投诉鲁迅抽烟很无厘头,所以她给出的一个理由是,鲁迅原来是在自己家抽烟,绍兴的鲁迅纪念馆把背景换成了室外,有误导之嫌。这说到底还是在强词夺理,断章取义、抠字眼。孙女士说自己是控烟志愿者,但是控烟不能不讲常识。
现实中,有几个人认为鲁迅抽烟的墙画会鼓励抽烟呢?有网友说,这和投诉“武松打虎”违反动物保护法有什么区别?如果孙女士的投诉得逞,接下来会不会有人投诉岳飞纹身,教坏小孩子了?
一些游客去鲁迅纪念馆打卡看到墙画,会拿出打火机或者烟,假装给鲁迅点火,然后拍张照发社交平台,这是时下一些年轻人纪念鲁迅先生的一种方式,谈不上引导抽烟。再说了,平时抽烟的人不需要引导,不抽烟的人,没几个人有这个闲心特地买烟和打火机,即便买了也不会抽。如果真有人在墙画前抽烟,可以建议鲁迅纪念馆出台一些措施,引导游客去吸烟区抽烟,没必要大张旗鼓地要求纪念馆更换墙画。
孙女士热心控烟是好的,但也不能鸡蛋里挑骨头,将吸烟视为历史人物不能公开示众的污点。说到底,文明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若用现在的规则去要求“古人”,试图颠覆“古人”在人们心里的形象,有点哗众取宠。这种“道德洁癖”的内里,其实是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并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扒出了孙女士的社交账号,里面除了宣传禁烟,还有大量宣传尼古丁袋的内容。尼古丁袋是一种新型的无烟草口服尼古丁产品,这几年在欧美市场发展迅速,虽然它被宣称是传统烟草的替代品,但并非无害,同样具有成瘾性,在很多国家并没有得到授权经营,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孙女士一边投诉鲁迅夹着香烟的墙画,一边又在自己帐号宣传国内尚未得到许可售卖的产品,更难得到舆论的支持。
公共场合禁烟确实有待加强,街上的“游烟”更是一大公害,控烟志愿者任重而道远,实在没必要盯着鲁迅先生的墙画,对所有跟抽烟相关的元素都“赶尽杀绝”。如果纪念馆真的因为投诉把墙画改掉,那是更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