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滁州琅琊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水库蓄水量仅占正常蓄水量的30%,抗旱形势严峻。为全力应对旱情,该区通过外引内挖、强管提效,多措并举保障了约4万亩农田灌溉,为秋粮稳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外引活水增源头,筑牢抗旱“保障线”。面对外水偏少的严峻形势,我区坚持主动出击,将争取外水供给作为抗旱保灌的首要举措。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同联动,将外水清流河水位稳定在约9米的适宜高程,为沿线泵站提水提供了坚实的水源基础。与此同时,分步实施提水能力扩容工程:4月初,通过增调设备、铺设管网,日提水能力首次提升4万立方米;7月中旬,又经技术改造,河上站大功率水泵机组成功开机,将日提水能力大幅提升至7万立方米。截至8月20日,累计提引外水约36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三官、扬子等涉农街道的农业灌溉用水,为秋粮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挖潜力疏经脉,畅通灌溉“末梢网”。在全力引调外水的同时,我区聚焦灌溉末端区域,着力挖掘内水潜力,打通农田供水的“最后一公里”。根据各街道实际需求,采取“一地一策”方式,综合运用打井取水、渠系清淤、管网延伸、泵站修复等多种手段,全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例如,在三官街道新打机井12眼,清淤疏浚渠道2.7公里;在西涧街道修复故障泵站5处,增设小型移动泵站62处;创新采用“泵站串塘”三级提水模式,成功解决清流关村无外水水源的难题;为扬子街道永阳社区勘察备用水源调引方案。一系列精准的“微手术”,显著增强了区域内部的水源调配和输送能力。
强化管理提效能,守护水源“生命线”。确保宝贵的水资源高效、安全输送至田间地头,离不开精细化的运维管理。我区高度重视提水、输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管护,组织力量加强对泵站、渠道的巡回检查,及时排查并处置各类故障隐患,确保工程设施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积极响应基层需求,2025年以来已统筹调配水泵、发电机等关键抗旱设备20台套,全力支援村(社区)开展应急提水作业,显著提升了末端供水效率和应急抗旱服务能力,守护了水资源调配的“生命线”。(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