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纪念馆吸烟版画该换,鲁迅吸烟版画本是他自己家里吸烟,为何去掉背景放在室外引导室外人群聚集处吸烟危害他人健康呢?还会误导青少年。”近日,一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向浙里办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附近的一面画着鲁迅夹烟的网红打卡墙存在误导青少年之嫌,这篇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的网友觉得该博主的投诉有道理,毕竟因为这面网红墙,最近流行起了“为先生点支烟”的打卡热潮,但更多网友认为鲁迅烟瘾很大是历史事实,说这面墙画是美化了室外抽烟行为言过其实。
8月25日多方对此事件进行了回应,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处理投诉中,目前没有接到通知要修改墙画,绍兴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表示大家意见一致要求不需要修改,文旅局也会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而盲目更换。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认为,鲁迅先生吸烟的形象广泛存在于历史照片中,墙画只是如实还原其生活状态,将其与“误导青少年”相联系属于反应过度。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汤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知名历史人物的稳定形象出现在纪念馆中是正常的现象,类似吸烟这样的行为也是历史记忆,是时代的产物,不必过于苛求。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在这样的情景下就显得十分重要,正面的引导、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把所有的教育需求全部“外包”和“依赖”本身也是不合理的看法。家庭永远是承担青少年教育引导的第一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撑。“总的来说,我觉得不必过度解读,纪念馆给墙画配上必要的说明和面向公众的参观引导性内容,也可以辅助消除一部分公众的担心。”一名文学编辑也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鲁迅确实有抽烟的习惯,这幅版画也流传颇广,个人认为不必对图中所展现的鲁迅抽烟的形象进行过度解读,尊重现实并不代表要模仿鲁迅抽烟。然而,对于在鲁迅墙画前故意点燃香烟的‘打卡’‘玩梗’的行为,则可能需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公共场所中的其他人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鲁迅的精神价值,需要打卡的是鲁迅的文学魅力。”
鲁迅纪念馆的网红打卡墙上这张鲁迅夹烟的版画原作是著名版画家李以泰的版画代表作《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又名《鲁迅》,这是最为经典的鲁迅版画形象之一,对版画中的鲁迅形象略有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执笔、夹烟、埋首于书卷,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鲁迅艺术形象创作模式,若说鲁迅画像也要戒烟,属实让人啼笑皆非。鲁迅“夹烟”是其艺术表达的重要元素,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若要说鲁迅画像应该戒烟,那李白的艺术形象是不是也不该饮酒呢?
如何判断鲁迅艺术形象设计传播是否得当,鲁迅后人周令飞说的一段话颇具有参考价值:“英雄的崇高性不在于流量密码,而在于精神传承。他们真实的身影,本身就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我们在看鲁迅的艺术形象时,应该看见的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英雄精神,而不是盯着这幅画上的鲁迅有没有在抽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