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陈志洋 马心依 通讯员刘海波)初秋时节,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五道营村大海家庭农场的苹果梨种植园,又大又圆的果实挂满枝头,微风吹过,枝叶轻摇。
“这片种植园是我自己建的,到现在已经12年了。总面积150亩,种了6400株苹果梨树,每年能产30万斤果子,去年光这一项就带来200多万元收益。”农场主人丁秀海言语间满是自豪,“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这都是沾了乡里推进技术改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农副产品示范区的光,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近年来,五道营乡立足区域实际,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创新区域品牌建设模式,通过不断改良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如今,该乡农产品价值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特色农副产品示范区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闲置大棚“焕新颜”
产业发展添动能
五道营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内引外联、政策扶持、专班跟进等举措,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发展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产业,盘活闲置蔬菜大棚,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有效释放产业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盛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翔宇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先后承包该乡200亩闲置大棚,年产蔬菜达40万公斤。今年,两大经营主体重点种植油豆角和平菇,所产蔬菜通过自有销售网络直供北京市场,不仅丰富了首都市民的“菜篮子”,还为当地百姓带来地租、务工双重收益,累计增收8万元。
珍珠油杏“结硕果”
经济林发展开新局
五道营村国林家庭农场近年来大力发展珍珠油杏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50亩。在乡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县林草局的技术指导下,这片珍珠油杏从去年开始进入产果期。
今年以来,前往农场采摘、购买珍珠油杏的居民络绎不绝,采摘价达到每斤15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基于这一良好态势,五道营乡计划将国林家庭农场的珍珠油杏种植作为示范点,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力争达到千亩,以珍珠油杏为引领,为全乡经济林发展开辟新路径。
苹果梨“闯市场”
品牌建设提质效
五道营村大海家庭农场发展苹果梨种植历史悠久,农场依托南六沟的自然生态优势,不断改进种植技术,近几年来苹果梨产量稳步提升,果实饱满多汁,在丰宁县城及周边乡镇已积累较高知名度。
今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大海家庭农场新建一座500平方米的恒温保鲜库,为苹果梨的储存保鲜与反季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乡苹果梨种植总面积已达300亩,下一步将持续发力,力争把苹果梨打造成五道营乡农副产品的“新名片”。
“五道营乡农副产品种植规模仍相对较小,现阶段主要任务是探索成熟模式,为后续推广打下基础。”乡党委书记孟庆全表示,该乡将继续深化“三新”战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五道营乡的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