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咱这路口安装了黄闪灯、减速带后,过往车辆都能降速、有序通过,我们出行也放心多了!”近日,在宛城区红泥湾镇的一条普通村道十字路口,崭新的黄闪灯日夜不息地明灭,新铺设的减速带让过往车辆明显放缓了速度,警示标志十分醒目。附近村民王老汉正骑着电动三轮车经过路口,他告诉记者,以前过这个路口,心都提到嗓子眼,大车、小车嗖嗖地过,现在有这黄灯一闪一闪提醒,车都慢下来了,送孙子上学踏实多了。
近年来,随着车辆数量激增,乡村道路的隐患曾被两个沉重的“70%”规律所标记:近70%的亡人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又有近70%的车祸发生在国省道沿线平交路口。当农村基础条件薄弱、车辆性能堪忧、安全意识不足与管理力量短缺的“三差一弱”困局尚待纾解,以设施之“硬”约束校正行为之“软”偏差,成为斩断事故链条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司机马师傅在南阳跑运输送货物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一些弯急、树密、人多的道路跑车,每次都让他神经紧绷,由于标识陈旧或缺失,稍不留神,就可能冷不丁窜出一辆车来,总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如今,当“四道杠”减速带在支路坡顶次第排开,如同设下四道无声提醒牌,提醒车辆至此需大幅降速,停车观望成为必要的选择。同时,一组减速带、一组警示牌、一盏黄闪灯、一组测速监控“四个一”设施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守护着过往行人的安全。“现在跑车每次路过设置有‘四个一’和‘四道杠’的路段,心里就很踏实。”马师傅说。
作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强力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将“四个一”与“四道杠”打造成守护乡村道路安全的盾牌。
数据显示,2025年,我市计划全年完成农村交叉路口隐患治理2500处,上半年先期交办了1366处。截至6月底,市县两级圆满完成本批次1366处整治任务,其中包含省定民生实事路口907处。全市通过开展“四个一、四道杠”隐患治理,累计设置警示标志3200余套、减速带4800余条、黄闪灯1200余组,施划震荡标线8.7万平方米。“四个一”“四道杠”正成为以“小切口、小投入”撬动“大平安”的关键支点。
在西峡县五里桥镇一条道路上,小卖部店主李大姐对此感受真切:“以前这路口,大车呼呼过,电动车也抢着冲,一个月总能听见几次刺耳的急刹车声,心都揪着。自从装了这黄闪灯和几道杠子,司机大老远就会把车慢下来,电动车到这儿也会减速停一停、看一看,晚上出去串个门,也省心多了。”黄闪灯柔和的光晕,照亮的不只是来往车辆的归途,更是村民平安出行的“幸福路”。
“四个一”与“四道杠”这些看似微小的交通设施,已成为百姓可触可感的安全红利。相关部门治理成效评估显示,目前,全市涉农村平交路口事故数、伤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27.57%和43.55%,设施“硬隔离”正悄然引导行为“软习惯”——减速观察、停车观望日益成为村民的出行自觉。
民生实事之重,常系于细微而坚韧的改善。当一条条减速带嵌入南阳广袤的乡野脉络,当一盏盏黄闪灯在无数个路口持续明灭,当一块块警示牌矗立于路口醒目的位置,其意义早已超越普通的交通设施设置的层面:这是以“小切口”巧解安全“大课题”的治理智慧,是以“小投入”筑牢民生“大平安”的坚实承诺。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