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豫西山区,薄雾轻柔地笼罩着田野。在距离灵宝市区40多公里的朱阳镇梁家庄村北塬烟叶专业合作社内,电烤房群安静地运行着,空气中飘散的不再是刺鼻的煤烟味,而是淡淡的烟叶清香。
“自从用上电能烤房,烘烤的烟叶质量高了,村里的空气也好了,真是生态和效益双赢。”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邹安治站在电能烤房前,笑容满面。
电烤房提升了烟叶烘烤品质。张艺童摄
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增效和烟农增收,大力推进老旧烤房改造和电能烤房建设,推动烟叶生产向全面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一座座智能化、清洁化的电烤房,不仅改变了传统烟叶生产模式,也深刻影响了烟农的生产与生活。
在朱阳镇透山村千亩烟叶示范区,烟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收烟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旁边的电能烤房群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烟叶分类、编杆、装炕,一片忙碌景象。
烟农王天群种了25年烟叶,对烧煤烘烤的记忆格外深刻。谈起改变,他首先提到的是经济账:“那时候全靠烧煤,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他补充道:“拉煤还要跑到几十公里外,塬上都是山路,坡多弯急,也不安全,关键是煤炭价格也高,一炕烟光煤钱就得千把块,还不算人工。”
除了经济压力得以缓解,更让王天群感到轻松的是人力的解放,“再也不用日夜不停地守着烤房添煤”,他仔细算了一笔账:以往烧一炕烟叶的成本大约1200元,而今年改用电能烤房后,同样一炕仅花费650元,成本直降近一半。同时,节省出的时间还能到合作社打工,多了一份收入。
而最让王天群满意的,还是电烤房出产烟叶的优良品质。“升温快、稳温强、控温准,烤出的烟叶色泽金黄、油分足,往年很难这么均匀,现在炕炕都是好货,能卖上好价钱!”他捧起一把刚出炉的金黄烟叶,脸上写满欣慰。
川口乡赵家沟村的烟农闫培新则对电烤房带来的变化感触最深。他回忆起往日的烘烤经历,不禁感慨:“烧煤的时候,五天八夜不敢离开烤房,两小时添一次煤,觉都睡不成。采收下批烟叶时还得额外雇人,成本又上去了。现在设定好温度,手机上看一眼就行,我可以去干别的活儿,一点都不耽误。”他一边操作着手机上的智能控制系统,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
“相比传统烤房,电能烤房具备节能环保、减工降本、操作简便、损失率低等多重优势,深受烟农欢迎。”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烟叶生产收购部门负责人孙鹏介绍,电烤房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彻底解决了以往烘烤季煤烟弥漫的问题,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
据了解,近年来灵宝烟区累计改建、新建电能烤房2055座,这些清洁高效的电能烤房,每年可为烟农节省生产成本900万元以上。它们不仅是烟农增收的“聚宝盆”,更成为灵宝农业节能减排的“桥头堡”。
物联网技术的加持,让烘烤过程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智能预警。“以前烧煤烤烟,几天几夜不敢合眼。现在设定好程序,自动烘烤,省心省力!”新店村的烟农赵军辉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智慧烟叶APP”,30座电烤房的实时温湿度曲线一目了然。
“一人管一群”成为现实,烘烤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烘烤数据在云端不断汇聚、分析、迭代,让老师傅的宝贵经验以数字形式得以传承和焕新。昔日的煤烟土炕已成为历史,标志着烘烤环节低碳转型的成功实践。
电烤房带来的综合效益,远不止于烘烟。在非烟叶季,这些烤房还能用于烘干辣椒、香菇等农产品,实现“一房多用”,显著提升资产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多重收益之下,烟农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对绿色生产方式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我们村今年新建了8 座电烤房,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烤出的烟叶成色好、卖价高,这日子就像这烤房里的烟叶一样,越烤越红火,我对种好烟叶、走上致富道路更有信心啦!”寺河镇新村烟农鲁虎群高兴地说道。
为保障烟农轻松种烟、体面种烟,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改变烟区生产生活条件。
告别“煤烟弥漫、日夜操劳”的往日困境,迎来“清洁高效、轻松无忧”的全新体验。绿色智能烘烤不仅解放了人力,更推动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农业注入活力,正有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