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振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稻田里的晚稻长势喜人、绿意盎然,田间水渠中,小龙虾自在穿梭,甲鱼悠然游弋。这片曾靠“逮鱼摸虾”贴补家用的土地,如今凭借“一水两用、一田三收”的循环种养新模式,蜕变为乡亲们稳稳的“致富田”。
养殖户正在给小龙虾投喂食物(潢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筑基:从“单产增收”到“一田三收”
潢川地处江淮流域,淮河支流穿境而过,丰沛的水资源与温润的气候,孕育了这片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如何让好水好田释放更高价值?
近年来,潢川县锚定乡村振兴目标,充分激活水资源优势,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全新活力。
循环种养的稻田(潢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刚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啥经验都没有。”站在3600亩的种养基地前,振磊合作社负责人王磊回忆起2019年创业初期,仍感慨不已。转机源自农科院校专家的“上门把脉”后,该合作社从传统“稻虾共作”升级为“一稻三虾”模式,实现一年三茬小龙虾亩产突破500斤。2024年,该合作社探索出“稻虾鳖”立体循环新模式如今,试验田里的“生态溜达甲鱼”亩产预计达200多斤,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三成。
截至目前,潢川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38万亩,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稻虾共养”模式,建成2家国家级、12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年成交量2.5万吨、加工量超5万吨,一条从田间养殖到餐桌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已全面成型。
龙头引领:从“鲜货外销”到“全链增值”
在河南省农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9条小龙虾生产线与2条甲鱼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套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生产线,日加工甲鱼能力达30吨,工艺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以前养出的虾、鳖多是鲜销,价格全看天气和市场,很不稳定。现在从鲜活产品到精深加工,从初级产品到精品礼盒,每一环都能实现增值。”公司总经理王新义介绍,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销售渠道”的联动模式,企业已建成集种苗繁育、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3万吨,综合加工能力与工艺水平跻身全国同行业第一梯队。
品牌强业:从“地域特产”到“三足鼎立”
“南有潜江、东有盱眙、北有潢川”——这句在水产行业广为流传的俗语,精准道出了潢川在全国小龙虾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从最初的“大路货”外销,到如今的“高精尖”全产业链布局,潢川仅用十余年便完成了产业的华丽蝶变。
生态养殖稻田航拍图(潢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潢川已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无公害生态甲鱼养殖基地,600余户养殖户、40余家专业合作社、近80家熟食加工企业协同发力,共同撑起年产值20亿元的“稻虾鳖”产业集群。在农都农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覆盖种苗繁育、技术咨询、产销运营等全环节,产品从水产饲料拓展至预制菜、即食食品,更延伸到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领域。(来源:信阳市潢川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