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追青逐绿,守护一渠清水是历史使命,更是责任担当。以水闻名,端起金饭碗,南阳是如何逐绿而行,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呢?
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西峡,这方好水好山蕴含的生态价值,正实实在在的转化为乡亲们致富增收的源泉。
【非洲媳妇 汉娜:我家有渠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活水。喝这水长大的猕猴桃,甜度高!口感好!被称为“生态黄金果”。】
2016年,埃塞俄比亚姑娘汉娜嫁到了中国,随丈夫冯政扎根西峡。青山碧水间,夫妻俩架起相机,拍摄晨雾中的果园、丹江水滋养的猕猴桃等,闲适的田园生活,吸引了30多万粉丝。
2024年,夫妻俩首次试水直播带货,仅一季就卖出猕猴桃4万多斤,销售额突破了30万元。“水源涵养地”成为金字招牌。
【西峡县种植户 冯政:实际上我们的好多产业,像香菇、猕猴桃,蜂蜜,这些产业都是基于我们本地的一个自然环境。】
【非洲媳妇 汉娜:环境好,水质好,猕猴桃口感好。】
守着南水北调这一渠“源头活水”,西峡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路子,传统产业加速优化转型,如今,“菌、果、药”三大绿色特色产业,不仅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还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
【西峡县猕猴桃种植大户 庞进超:(我们)使用有机肥和菌肥,加上南水北调水水源头这个水的涵养,生产出来的猕猴桃口感非常好,货架期长,储存期长。你看这个果肉,水分比较充沛。这到国庆节成熟了以后,卖钱的话,都在1.5元左右,亩产管理的好,一般能达到25000元左右。】
目前,西峡县香菇产量30万吨,猕猴桃年产量7.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覆盖14个乡镇120个村。“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300多亿元。
【南阳市生态环境局西峡分局局长 郭金鹏: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来自这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增收与水质保护双赢。】
南阳持续不断进行库区和沿线生态治理、修复,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水质持续稳定在II类及以上,出省水质稳定达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培育壮大的绿色产业也推动水源区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了约80%,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5倍、0.93倍。这一渠清水既是生命之水、生态之水,也成为发展之水、活力之水。
南阳广播电视台 西峡台 曹波符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