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员/李海朝
政务服务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晴雨表”,更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南阳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立足群众“急难愁盼”,以窗口优化升级为抓手,创新构建“综窗提速、专窗解忧、网窗便民”协同服务模式,不仅破解了不动产登记领域“多头跑、耗时长”的历史难题,更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其改革方向与实践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从“分散办理”到“一窗集成”,“综窗”改革彰显治理理念的深度转变。以往不动产登记中,登记、交易、税务等环节的部门壁垒,本质是政务服务“各自为战”的治理惯性。南阳通过设立“综合登记一窗办”专区,打破职能边界,实现“一窗受理、平行办理、信息共享”,更对标准业务推行“一小时办结、即时发证”,8月以来办件616件且提速70%。这不仅是流程的优化,更是从“政府管理思维”向“群众需求思维”的根本转变——以群众办事体验为核心,用部门间的“数据跑”替代群众的“腿脚跑”,让“立等可取”从期待变为现实,彰显了政务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 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兜底”,“专窗”服务体现治理能力的精准跃升。不动产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产权复杂案件,往往是政策衔接难、权责界定难的“硬骨头”,也是群众办事最易“卡壳”的痛点。南阳组建资深业务骨干“专家团队”,建立“会商研判、一案一策”机制,成功化解12件疑难问题,其核心在于变“被动接件”为“主动破题”:既不回避历史遗留的“老问题”,也不推诿产权复杂的“新挑战”,用专业化团队、定制化方案为群众提供“兜底式”服务。这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治理方式,不仅疏通了政务服务的“堵点”,更化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让政务服务既有“效率”更有“温度”,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生动落地。 从“线下为主”到“线上赋能”,“网窗”建设展现治理手段的迭代升级。数字化时代,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不仅在于线下效率,更在于线上服务的“覆盖面”与“易用性”。南阳打造“网办服务专区”,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8月线上办件156件分流线下压力;同时配备“网办专员”提供“手把手”指导,消除老年人等群体的“数字鸿沟”。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既顺应了数字化政务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群众“指尖办事”的需求,又兼顾了不同群体的使用习惯,避免了“数字便利”变成“数字壁垒”,体现了政务服务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与包容温度。 南阳不动产“三窗”改革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不动产登记的具体问题,更在于为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系统思维”的范本:以“综窗”破“效率之困”,以“专窗”解“疑难之忧”,以“网窗”拓“便民之路”,三者协同发力,形成了“效率+温度+创新”的服务闭环。这种改革实践,既是对“放管服”改革要求的深度落实,也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践行。 期待南阳持续深化“三窗”协同模式,在流程优化、网办拓展、队伍建设上再突破;更希望各地能以南阳为镜,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以技术赋能提升效能,让政务服务真正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更多基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