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给我们村的猕猴桃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8月26日,提及河南大学学子暑期实践活动,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栓志忍不住赞扬道。
7月16日——31日,由河南大学高级金融学院西峡籍大学生张景怡发起,薛鑫、刘可心、郭祎冉、孙泽黎五名同学参与组成的“猕香西峡行 共筑振兴梦”暑期实践团,聚焦西峡猕猴桃产业发展,进企业、进果园、进农户,先后走访了西峡县猕猴桃展览馆、研究所、种植基地及加工企业,足迹遍布丁河镇、田关镇、丹水镇等主产区,通过与果农、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撰写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当地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展现了河大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受到当地群众和农业主管部们的肯定。实践活动被学习强国、大河网、今日头条、顶端新闻、南阳日报、青春西峡、西峡网、云上西峡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点击量累计上万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西峡县生态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也是全国猕猴桃主产区,目前,全县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14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8亿元,基地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是猕猴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先后被评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
“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利用暑假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我感到很有意义。平时在学校,我们的辅导员孙梦迪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要发扬新河大精神,要有家国情怀,这次深入到田间地头,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发挥所学和特长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实践团成员张景怡表示。
此次实践是河南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活动的缩影。河南大学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学子深入基层,锤炼意志品质,增长本领才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河大校训,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展现青春担当。(刘剑飞 张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