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黄河云评 | 解锁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密码

   日期:2025-08-27 19:01:30     来源:新黄河    浏览:0    评论:0    

在阳信县流坡坞镇苟王庄村黑小麦丰收的金色画卷中,一村民接过1600元分红款,脸上漾开喜悦的笑容。这份喜悦背后,藏着滨州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蜕变密码。从省派第一书记推动的“百亩样板田”模式中——村民既得每亩800元保底租金,又享二次分红,户均增收超千元,这映射了全域农业的系统性变革,滨州正以创新实践,破解着农业“增产不增收”“小农户难对接大市场”的困局,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在“赋能”而非“输血”。滨州深谙此理,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不同于一些地区单纯依赖政策补贴的短期效应,滨州选择与科研院所深度绑定,让院士专家团队扎根田间,把实验室“搬”到地头。生物育种、品质检验等平台的搭建,不是冰冷的设备堆砌,而是让农民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就像苟王庄村的样板田,曾经凭经验播种的土地,如今靠数据调水肥、靠良种提产量。这种“科技下沉”的路径,让技术真正成为农民触手可及的“农具”,这正是滨州农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动能。

规模化、集约化,让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长期以来,“一亩三分地”的分散经营,让农民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弱势。滨州的破题之法,不是简单追求“土地规模”,而是通过“高标准农田+托管服务”“党组织+合作社”等模式,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那些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以“统一耕种、统一销售”机制管理——农民不必再为买种贵、卖粮难发愁,合作社成了“贴心管家”。这种“抱团发展”的智慧,比单纯的“土地流转”更有温度,既保留了家庭经营的灵活性,又让小农户搭上了规模化的快车,这正是共富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生动体现。

品牌化的升级,让好产品赢得好口碑。从“卖产品”到“创品牌”,差的不只是一个名号,而是对品质的坚守与对市场的敬畏。滨州打造“粮油金三角”“食域滨州”,没有急于求成铺摊子,而是先扎紧“质量篱笆”——153项生产规范、三级监管体系、全程质量追溯,让每一份农产品都带着“放心标签”。就像“一粒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一颗冬枣”撬动60亿元产值,这种“以质取胜”的品牌路,比单纯靠营销赚快钱更可持续,也让农民真正尝到“品牌溢价”的甜头。

高质量发展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让农民腰包更鼓、笑脸更多的民生工程。这条路,既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底线,又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道,更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照进现实。

(作者 孙倩)

编辑:王梦青 编辑:刘梅梅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