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8月27日消息(记者张瀚予)8月26日至27日,以“护权强农 法治兴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北方农业农资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在亚布力举行。
研讨会现场(央广网记者张瀚予 摄)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而农业农资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权益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北方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业创新能力不足、农资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挑战。
加强农业农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升北方农业的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北方农业科技研发中,促进北方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业农资知识产权涵盖了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多个方面的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权等。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农资领域的创新成果日益增多。
在主题研讨环节中,6位来自农业农村和法律领域的专家围绕北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突破方向、矿物质农业技术专利转化实践、黑土地保护中的知识产权布局、植物新品种权侵权认定与维权路径、农业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边界、农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互动沙龙,以“农业农资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地挑战与对策”为主题展开交流。这些问题涵盖了技术转化、侵权认定、商业秘密保护、品牌建设等多个热点难点。
研讨会现场(央广网记者张瀚予 摄)
研讨会的举办提升了企业对农业农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在研讨会中,企业代表们在了解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后表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此次研讨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会人员前往亚布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种业创新实验室实地参观。在亚布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参会人员看到了各种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如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精准农业技术等。在种业创新实验室,参会人员了解了种业创新的过程和技术手段。实地参观使与会人员更好地理解农业农资知识产权保护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本次研讨会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在北方农业农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形成保护农业农资知识产权的合力,推动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为北方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