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乌当区组织召开农业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诚邀各地宾朋前来乌当投资发展农业产业。
据悉,乌当区作为贵阳六个主城区之一,区位良好、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非常适宜农业产业发展。近年来,乌当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主战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把乡村产业作为推进农业工作的主抓手,持续推动乌当生活更美、生产活力更足。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速5.4%,全市排名第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万元,增速5.8%,全市排名第5,均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乌当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取得的成效,乌当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下一步打算,乌当区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的主要优势、当前进展以及下一步规划,乌当区在发展252“惠农专线”沿线产业方面采取的措施等。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乌当区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优势包括气候优势、区位优势等。乌当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气温在14.6℃,适宜多种水果种植,同时全区海拔在872米—1659米之间,这中间又有许多生态小气候,也有利于发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水果。此外,乌当区作为贵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避暑旅居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来到乌当,体验乌当凉爽气候的同时、品尝乌当美食、特色水果等,同时乌当区也在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围绕蔬菜、水果等打造采摘体验园,赋予了水果产业+多种产业的发展活力。
乌当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包括生态资源优势、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林地资源优势等。乌当区优良生态环境是推动中药材产业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全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良,森林覆盖率59.73%,在中药材种植中可以利用好气候优势、海拔优势、林地资源优势,同时也可以利用耕地、园地等开展“粮+药”“果+药”等种植模式。乌当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品种,区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多,质量好,是贵州省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可适于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面积约1.3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空间非常大。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试点)普查,全区共探明野生中药材品种资源1058种,占贵阳市中药材品种的53.4%,占贵州省中药材品种的22%。此外,作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近年来,乌当区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明晰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布局、加快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链协调,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协作、协同创新、数字化生产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全区已有规模以上健康医药企业10家,“定制药园”3个,为发展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乌当区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的主要优势包括生态、区位、文化、政策四方面优势。生态上,乌当区平均海拔872米~1659米,夏季平均气温约23℃,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8.9%,环境质量综合指数2.26,四季皆宜旅游。区位上,乌当区距离贵阳主城区和高铁站均在半小时车程内,乡村道路、水电及5G网络全覆盖,实现了“出高铁站一小时躺上民宿摇椅”的便捷体验。文化方面,乌当区拥有布依族竹竿舞、苗绣、长桌宴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明清老宅改造的“宋家别院”提供古法酿酒、菜园认领等沉浸式活动,羊昌镇还拥有红军标语墙、百宜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研学资源,文化体验层次多元。政策上,省、市持续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创新用地供给,提供“旅居贷”和农房改造补贴,这些都切实降低了群众参与改造的成本压力。截至目前,全区旅居经营农户已达604户,同比增长246.85%;共提供房间4622间、床位8543张,同比增长超95%。今年计划改造农房400户,已对重点149户完成每户9000元补贴,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低至3.85%的“旅居贷”。通过组织跨省推介、网红宣传等方式,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发展252“惠农专线”沿线产业方面,乌当区以“农文康旅”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带、三园、七基地”的发展模式(一带:乌当都市近郊农业示范带,三园:观光农业采摘园、农业科研研学园、康养旅居示范园;七基地:果蔬观光采摘基地、农业科技基地、蔬菜保供基地、野生菌采摘基地、粮油生产基地、旅居康养基地和户外运动基地),整合区域内的农业、文化、康养和旅游资源,规划布局包含特色种植区、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农业区、果蔬采摘区、布依普渡文化体验区等,规划乌当区都市近郊农业示范园项目,将规划周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发展近郊都市农业,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艳飞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