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连接着小农户与大市场,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挥重要作用。近日,国家统计局饶平调查队一项调研显示,饶平县凭借本地农特产品资源禀赋,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长。
近年来,该县围绕“产品+人才+物流+信息+销售+服务”六大体系发力农村电商,全县电商交易额连续三年稳定在40亿元左右,其中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7.7亿元,初步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
带动增收,“饶味”土特产畅销全国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从北部山区到南部沿海,饶平土特产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在网络电商推动下远销全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数据显示,饶平的单丛茶、盐焗鸡等农产品网销额位居全国第23位、广东省第1位。饶平县先后获评“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等称号,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典范。
农村电商的多点开花不仅赚来了“吆喝”,也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数据显示,2024年饶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573元,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85.7%的受访主体表示参与电商后家庭收入有所增加,其中超过14%的人收入增长50%以上。不少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承接电商物流包装等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途径更加多元。
调研显示,农村电商带动农民增收的方式多样:包括直接帮助销售农产品或手工艺品(44.7%)、成功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带动农产品整体销量(39.5%)、引导或培训农民使用电商平台自行销售产品(29.0%)等。例如,饶平县果蔬协会副会长刘女士创办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农户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提高散户收购价格,带动农产品品质提升;茶叶电商创业者徐先生雇佣当地村民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物流包装,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渠道上,饶平农村电商主体主要活跃于抖音、微信直播、快手直播、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与短视频创作成为有效的营销手段。电商主体如“英粉一家人”“鸡蛋姐”以及“故土饶平”等活跃在微信、抖音直播领域,同时进行视频创作积累粉丝,提升直播带货量与营收。饶平县助农队队长、“英粉一家人”账号主播刘女士表示,她在淘宝、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八大平台销售释迦果、荔枝、龙眼等生鲜水果,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培训赋能,“传帮带”机制培育电商人才
人才是电商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饶平县通过政府组织培训、实战训练营、孵化基地等方式,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从业者。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会54场次,培训学员超3400人次,提供全流程培训辅导服务近4000人次。其中,刘小洁案例成功入选全国2024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为潮州市首个入选该项征集活动的个人案例。此外,饶平县在承办2024年广东省农村电商“省级精英训练营”中,培训学员制作发布短视频128条,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2.1万元。
同时,该县运用“传帮带”机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刘小洁作为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代表,带领助农队举办公益培训50场,帮助宝妈、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掌握电商技能,实现灵活就业。调研显示,受访电商主体主要通过政府组织培训(79.0%)、实战型训练营或孵化基地(42.1%)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另有50.0%的受访电商主体表示享受过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支持。
品牌营销方面,饶平县利用农村电商的力量推动“联饶桂味”“浮山柿饼”“岭头单丛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出圈。当地累计举办5场系列短视频大赛,累计曝光超2300万次,助力农特产品破圈。以浮山镇柿饼产业为例,饶平县电商办通过短视频大赛组织网红达人和自媒体创作者集中宣发,成功打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这一举措推动柿饼加工、文创等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反哺第一产业,推动柿林种植面积扩大300亩。该模式还推动大蚝、南姜、鱼露等一批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实现农户增收与集体经济双增长。
南方+记者 黄品
通讯员 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