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河南稻田的N种打开方式

   日期:2025-08-28 11:02:11     来源:国际在线    浏览:0    评论:0    

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再生稻头茬收割。 谢万柏 摄

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在水稻田里捕获小龙虾。 谢万柏 摄

洛阳市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稻田小镇。 河南日报记者 王铮 摄

中原大地,秋意渐浓。信阳市商城县李集乡何楼村斗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稻浪翻涌,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稻粒不断涌入储粮仓。

不只是水稻收获,在如今的河南山乡,金黄稻浪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传统农业叙事正在不断翻涌出新花样。

一茬两收 水稻田里谋高产

“今年8月初就开镰了,比去年早了10天!”8月27日,信阳市商城县李集乡何楼村90后新农人何建强站在地头算起了“效益账”:再生稻不仅比传统单季稻收益更高,还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既保护生态,又提升了稻米品质,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看着连片的千亩稻田难掩兴奋。

“一季种植,两季收获”是再生稻的核心优势,头茬稻收割后,无需重新播种育秧,稻桩休眠芽经过科学管理即可再收一季。

“今年头茬亩产有望突破1300斤,加上二茬,全年亩产预计超1800斤!”从最初带头试种到牵头成立合作社,再到注册“豫春河”商标、添置加工设备,商城县鄢岗镇曹寨村党支部书记、首批再生稻试种大户曹启铜一步步带动当地90多户农户踏上了再生稻种植的增收路,目前,该村再生稻种植面积达3800多亩。

据了解,自2014年试种40亩起步,到2025年预计扩展至18万亩,商城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增长近4500倍,增产超过3亿斤,产值突破7亿元。再生稻已从一项农业技术,升级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循环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商城县打出“技术+规模+品牌”组合拳。技术上,组建优质稻米专家团队,由3名正高级农技推广研究员领衔,95名农业科技人才分包乡镇,技术指导覆盖率超80%。2024年以来,已开展技术培训40余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次。

品种布局上,筛选出“桃优香占”“隆晶优1212”两个优质品种,良种推广应用率超60%;同时,按照“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原则,由村集体流转土地或新型经营主体托管,让零散地块连成“万亩田”。

目前,商城县已建成19个再生稻示范基地,8个乡镇实现万亩以上规模种植。此外,商城县还深化与河南农大、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强“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将再生稻纳入保险和信贷支持范围。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专项用于产业规模经营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打造。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机械化水平等举措,推动再生稻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孝国表示。

同为信阳市再生稻核心产区,光山县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该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600多亩种植水稻,并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全省首家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年育秧能力近百万盘。“相比传统大棚,工厂育秧更省地,温湿度全程可控,秧苗更壮、质量更稳。”合作社负责人刘正礼介绍。

今年以来,光山县先后遭遇早春低温、移栽期干旱和后期高温等多重不利天气。县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技术支援,组织4支服务队、45名技术骨干,对全县32个主要生产基地实行包联服务,有效减轻了气象灾害影响。

依托“光山蓝”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光山大米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全县共有7家企业1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培育10个市级、8个省级知名品牌。“光山蓝”优质大米远销武汉、合肥、郑州、深圳等城市,正成为当地一张崭新的农业名片。

一水两用 水稻田里收鱼虾

潢川地处江淮流域,淮河支流穿境而过,丰沛的水资源与温润的气候,孕育了这片“鱼米之乡”。

初秋时节,信阳市潢川县振磊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晚稻绿意葱茏,水渠中虾戏鳖游。“刚开始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啥都不懂。”振磊合作社负责人王磊望着眼前3600亩种养基地,回忆起2019年创业时的艰辛,不禁感慨。

过去这片土地,农户仅靠“逮鱼摸虾”零星补贴家用,真正的转机来自农科院校专家的“上门问诊”——他们带来生态种养理念,指导农户科学安排种养时序,帮助合作社从传统“稻虾共作”升级为“一稻三虾”模式,实现一年三茬小龙虾,亩产突破500斤。如今,“一水两用、一田三收”的循环农业模式,已成为乡亲们实实在在的“致富田”。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试验推广的“稻虾鳖”立体循环模式,让水稻、小龙虾与甲鱼在田间形成闭环生态链:“水稻固氮、虾粪肥田、鳖吃杂鱼。”试验田中的生态甲鱼预计亩产可达200多斤,土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近30%,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河南省农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9条小龙虾生产线与2条甲鱼生产线高速运转。透过玻璃窗,自动化设备精准完成甲鱼清洗、蒸煮、分装等工序,仅掏膛环节需人工辅助——这套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生产线,日加工甲鱼达30吨,工艺水平全国领先。

“以前养出来的虾、鳖多是鲜销,价格看天看市。如今从活体到加工、从粗加工到深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在增值。”该公司的总经理王新义介绍,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渠道”模式,企业已建成集种苗繁育、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3万吨,综合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位居同行业全国第一梯队。

产业链的延伸甚至实现了“变废为宝”。该公司研发团队从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甲壳素,制成保健品原料。如今,企业旗下“龙小甲”“中华黄鳖”等品牌享誉市场,线上平台甲鱼产品日销8000至1万单,产业实现了“养殖有规模、加工有深度、销售有渠道”的良性循环。

“南有潜江、东有盱眙、北有潢川”,一语道出潢川在全国小龙虾产业版图中的地位。从最初的“大路货”外销,到如今的“高精尖”全产业链布局,潢川用10余年时间完成了产业蝶变。目前,潢川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无公害生态甲鱼养殖基地,600余户养殖户、40余家专业合作社、近80家熟食加工企业,共同撑起年产值20亿元的产业集群。

从田埂间的生态种养,到车间里的精深加工,再到屏幕前的直播热销,潢川县借助“稻虾鳖”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循环种养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推动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河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路径。

一田多景 水稻田里载乡愁

“好美啊!”“快看!稻田里有哪吒!”

8月24日,在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的马兰河畔,一群来自洛阳市涧西区的小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乘着小火车穿梭于稻田之间。汽笛声与欢笑声回荡在岘山脚下,他们登上观景台,一眼望去——主题稻田画栩栩如生,稻浪如绿毯般随风起伏,舒展至天际。

“在我们这儿,种地也能种出‘花样’!”三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选伟笑着说,东保村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靠着富硒旱稻起家。2021年,三屯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该村走上农文旅融合转型之路,让静态的稻田“活”起来,让美丽的资源“火”起来。

稻田小火车、小黄牛萌宠园、稻田小镇音乐节……东保村依托千亩富硒旱稻基地,以高标准农田为基底,以稻田艺术为纽带,结合千亩水稻种植场景与稻米科技文化,稻田变成了舞台和乐园,稻田小镇的名号愈发响亮。

但在“季节限定”的美景背后,如何留住游客,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样的思考,工作专班的重心开始转向文化价值的深挖与转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让游客看见稻田之美,更希望引导大家走进乡村——去追溯一粒米的生长旅程,去感受一滴油的制作故事,去体验农耕里的乐趣。于是,从2024年年初开始,稻田小镇的研学项目正式启动,东保村的乡村旅游迈出了从“视觉观光”到“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关键一步。

截至目前,稻田小镇累计接待游客已超23万人次,今年清明假期门票收入突破10万元,春季研学活动《一滴油的故事》接待团队超30批次,实现研学收入22万元。

赚了钱,村民如何受益?

2023年7月,稻田小镇和北京初心农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数字化乡村运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乡村运营模式转变为“县域统筹、整村运营、即时分账”,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乡村合伙人+村民”的合作模式,村民可以小额入股项目。

以观光小火车为例,郭向前等4名村民每人入股2万元,成为“合伙人”,负责日常运营,占股60%;另有24户村民股东,每户筹资1000元,以资金入股,共同占股20%。

“这种分红,不只是纸面上的合同约定,而是时时刻刻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郭向前坦言。他之所以愿意出资成为“合伙人”,就是看中了数字乡村运营平台的“即时分账”功能,现场扫码消费,分红实时到账,主打公平、透明、即时。

2023年10月份以来,该村文旅收入达到346万余元,其中村集体收益242万元,乡村合伙人收入89万元,村民股东收益15万元。

如今,漫步于稻田小镇,听风吹稻响,望山水相融,空气中飘着清新的稻香。稻田小镇融合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与文化创意,开音乐节、办研学营、做主题稻田画、设露营区……农、文、旅彻底“融”了起来,成为洛阳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从农业出发,但不止于农业。”汝阳县文广旅局局长肖延武语气坚定、信心十足。

从信阳的再生稻、潢川的“稻虾鳖”循环种养模式,到汝阳的稻田小镇,河南的稻田不再是仅仅追求产量上的“吨粮田”,更是迈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增值田”。中原稻田里的智慧与创新证明,立足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需求,催生出有特色、有热度、有前景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将成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尹小剑 黄红立 刘一洁 河南日报通讯员 翁应峰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