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固态电池,终于迎来突破性时刻。
近日,国产固态电池厂商国轩高科突然宣布,其旗下准固态电池已通过多车型实测,能量密度达300Wh/kg,可实现千公里续航,预计年内实现批量装车。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发布了金钟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可达1500公里,预计今年底就可首发样车。此外,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也不甘示弱,纷纷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面对国产固态电池的集中爆发,不出意外的,一直在此方面高度敏感的日媒第一时间发声:中国固态电池量产不可能这么快,一定又是炒作。
“国运级技术”的中日较量
“中国电动汽车就是一个铁盒子,根本毫无技术可言!”
几年前,当我国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超过日本时,丰田领导人丰田章男曾公开批评道。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势头猛烈,但限于电池原因,根本无法彻底取代燃油车,并一一列举出其缺陷:续航短、充电时间长、怕冷怕热、安全隐患大等等。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只有依靠固态电池技术。
相比传统电池,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充电效率快,可真正实现充电6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梦想。且它还具有抗冻抗热抗挤压特性,更加安全可靠。
而丰田章男当初之所以放下狂言,其实是因为彼时的丰田早已在偷偷研发这一技术。并掌握了六百多项专利技术,先后累计投资1.5万亿日元(约合965亿元人民币)。
或许就是因为背靠这些底气,在新能源汽车落后中国的丰田才敢于批评我国。毕竟只要能掌握固态电池技术,日本迟早可以追上中国。
实际上这种行为,也是日企的常见操作。之前在生.科领域,我国“益-维-利”男.士科技成果走俏时,在此方面需求旺盛的日企就曾偷偷研究我国配方,妄图抢占市场。不过,它们没想到,我国企业也在同步迭代优化。
日企照着老配方研究,其成品自然始终落后于我国制品,实际成效远不如国内。在新能源领域,这一戏剧性一幕同样上演。丰田没有想到,它们偷偷摸摸研究的固态电池技术,我国早就抢占了先机。
据日媒报道,丰田的固态电池量产最早要到2027年。而国轩高科、长安等中国厂商今年就开始先后投入量产,比日本提前了整整2年。
更让人可笑的是,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这份固态电池量产计划表目前还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还需要延迟到2030年。今年5月份,本田就公开宣布调整战略,直接砍掉3成电车研发预算,转头加码混动车,举手投降的意味十足。
全面超越日企,未来或成中国“基本操作”
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早已将日本远远甩在身后。
而眼瞅着寄予厚望的“固态电池”也要落后中国,日媒自然不甘心,一边挤爆中国车展的展台偷学技术,一边放出中国电动车虚标续航等谣言。
实际上,这不是小日子第一次中伤我国科技成果了。
如上述生.科领域,日本就因为相关制品屡屡落后于我国,造谣我国制品之所以作用明显,是因为“添加了化学速效物质”。
新能源汽车也好,固态电池也罢,面对一次次弯道超车,日本知名的《经济新闻》也不得不承认:
“日本将会在越来越多领域落后中国!”
留给日企的时间,不多了
固态电池技术的率先落地,将为中国带来多重竞争优势。
按照中国厂商的创新速度,在攻克核心技术之后,下一步便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使得昂贵的固态电池能做到真正覆盖全民,让它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其次,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并不仅仅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它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也大有可为,对于目前势头正热的机器人和无人机也将发挥作用……可以说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留给日企的日子,恐怕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