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沃野焕新。初秋时节,垦丰种业在各地的育种站农作物长势喜人。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北大荒集团着眼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为种业发展定下“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主线,持续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俯瞰这片热土,一批原创性、迭代性、突破性成果破土而出,北大荒集团向世人展示“焕新”种业振兴的信心,也用实践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操作
研发端建平台 夯实发展根基
种业振兴的核心在于科技的自立自强、种源的自主可控。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北大荒集团肩负着种业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垦丰种业则背靠北大荒集团优势,积极承担“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的责任,深入开展种源攻关。
在关键处动刀子。为增强研发精准性,垦丰种业打破原有课题组各自为战的模式,按创新链分工设立专业团队,构建了流水线程序化运行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突破性品种选育。
2021年以来,垦丰种业研发投入强度为5%至8%,远高于同行业1%左右的年平均投入水平。农作物育种研发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从种质资源创制、配制杂交组合、世代选择、多点测试到参试审定,即使通过南繁北育缩短周期,仍至少需要7至8年才能完成一个完整育种周期。
实验室内无菌操作
在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持下,垦丰种业已形成年种植试验小区30万个、参试品种300个、审定新品种20个左右的能力。近五年,垦丰种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8个,审定新品种85个,已累计审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00余个。
随着哈尔滨市宾西二期组培中心和智能温室的建成投用,以及商业化育种决策平台成功上线,垦丰种业夯实平台基础谋发展的目标逐渐清晰。
置身垦丰种业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操作着基因编辑设备;七大高通量分子平台功能显著提升,极大提高育种效率;示范田里,生物育种与传统育种高效融合,玉米果穗自动考种机等现代化农业科研机械得到应用,小区自动收获测产系统稳步运行。眼下,垦丰种业聚焦国家战略和黑龙江省在农业领域的重大需求,牵头承担或参与1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
国家育种产业创新生态圈正在龙江垦区大地上加速形成。
科研人员在三亚崖州湾南滨农场进行水稻杂交授粉
技术端强攻关 抢占种业高地
垦丰种业在全国多地建设了配套设施完善的育种试验基地,设立了14个区域育种站。
初秋时节,各地育种站农作物长势喜人。前来建三江分公司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开展研学的游客,对农作物长势赞叹不已。这个水稻育种试验基地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实时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与分析,提供精细化管理。
作为种业创新高地,北大荒集团不仅肩负科研创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是农业先进成果的展示示范平台。
垦丰种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获批为东北大豆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战略,聚焦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运用测序技术、表型技术、芯片技术,建成了大豆优质遗传转化平台和农作物智能化育种模型,大幅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精准育种”步伐。
高通量测序和芯片平台上机实验
垦丰种业三大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早已入库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库。逐步建立“表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了垦丰种业三大作物基因编辑育种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从“2.0时代”向“4.0时代”迈进。
在此基础上,垦丰种业利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开展大豆、水稻、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实现黑龙江省种业育种水平的快速提升,助力龙江种业的研发创新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种业根基。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种业前沿,北大荒集团正重点围绕高产优质、抗旱抗逆、适应性广等育种方向,抢占智能育种新高地。
人才端重引育 激活“第一资源”
“这十年,我和团队勇于开拓,把论文写在垦区大地上,让信念在每一位垦荒人心中接续。”8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豆首席育种专家胡喜平在北大荒集团党委“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 谱写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大会上,分享了在育种第一线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工作人员确认大豆叶片的状态是否符合分子实验要求
胡喜平是垦丰种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服务种业创新,垦丰种业持续在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
聚焦北大荒种业发展定位和科创需求,垦丰种业积极实施引才、育才、留才行动,从国内科研单位引进多位骨干育种专家,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育才。
垦丰种业现有研发人员323人,占比27%。其中博士7人、硕士78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6人、全国“神农领军人才”1人、头雁团队1个。实现了种业全领域高层次人才全覆盖,并有力带动各领域人才纷至沓来。
全力构建人才招引、培育、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教学科研、协同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并推进校企合作,每年近百人在垦丰开展校企实训,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8名。
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垦丰种业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推动种业高端紧缺人才加快集聚。
水稻育种专家进行田间检查
市场端建链条 打通转化堵点
8月中旬,八五五农场大豆育种试验基地的大豆碧绿成片,长势十分喜人。种植户李一新说:“这块种子繁育田面积200多亩,种植了‘龙垦3092’优质高产品种,亩产有望达到260公斤以上。”
近年来,垦丰种业审定推广的垦沃系列、龙垦系列大豆、水稻、玉米新品种,综合性状优异,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带动产业示范推广,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垦丰种业新审定水稻、大豆品种5个,新增植物新品种权19个,多个潜力品种加速推向市场。
大豆品种“龙垦324”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配套栽培措施在新疆种植,以467.24亩产创造我国大豆百亩攻关高产新纪录;玉米品种“龙垦1807”在中国种子协会组织的“2023年寻找玉米高产品种”活动中表现突出,专家测产亩产达992公斤;粳稻品种“龙垦2021”填补了黑龙江省早熟、长粒、优质品种的空白,北大荒集团依托其打造了“垦川香”高端优质米品牌,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
一粒种子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涉及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多个主体,包含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北大荒集团以“育繁推”高效衔接打通堵点,进一步健全了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智能人工气候室的幼苗
目前,北大荒集团每年可提供优质良种15万吨以上,在黑龙江垦区的供种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
未来,北大荒集团将继续从种业的全产业链迈向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进一步融合技术端、合作端、市场端等,参与更多领域的竞争,形成自我迭代的创新样板。这种转型发展是一场立体式、深层次的农业变革,不仅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还将在竞争中展现出“北大荒智慧”,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张永刚 记者 姜斌 刘畅 摄/张淑艳 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