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稻香弥漫,湘东大地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素有“湘东粮仓”之称的株洲攸县,现代化农业的生动实践正不断铺展:智能化农机往来穿梭,无人机低空匀速作业,烘干设备持续运转……丰收画卷的背后,是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
近年来,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多项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体系,持续为湖南粮食产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攸县莲塘坳镇高标准农田,无人机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受访单位供图
“链式”金融打通产业堵点
攸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90万亩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92.96万亩,总产量突破40万吨。随着“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产业链逐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做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想扩大规模,资金是最大的瓶颈。”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缪年华坦言。2022年,他拓展水稻收购业务后,年收购量已达1.2万吨,为进一步提升效率,他计划建设覆盖种植、收购、烘干、育秧的全链条设施,但新建烘干中心和育秧基地的巨大投入让流动资金面临压力。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向缪年华介绍信贷产品。受访单位供图
邮储银行攸县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迅速定制300万元融资方案,包括省农担担保贷款100万元和信用类产业贷款200万元,及时填补资金缺口。“这笔贷款真是一场‘及时雨’。”缪年华说。如今,他建设的粮食收购厂房稻谷库容量可达1万吨,不仅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还为周边农户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品质。
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粮”
在攸县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建新指着新购置的卧式烘干机介绍:“以前晒种‘靠天吃饭’,至少要三天,现在30个小时就能完成,质量还有保障。”从事水稻制种十多年的他,年制种种子回收量达150万至200万公斤,规模扩张后面临设备升级压力。
株洲市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银行工作人员走访种粮大户,了解资金需求情况。受访单位供图
“一整套设备投入超过200万元,自筹资金会严重影响流动资金,但设备升级刻不容缓。”朱建新表示。在了解益鑫合作社的难题后,邮储银行攸县支行通过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担保贷款,专项用于设备购置。效果立竿见影——每亩制种人工成本下降200元,效率与品质同步提升。
产品持续创新,服务下沉田间
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农副产品批发产业贷”“水稻种植产业贷”“农机购置贷款”等陆续推出,精准响应不同环节需求。
此外,该行充分发挥“邮银协同”优势,依托遍布乡镇的邮政网点,推动服务持续下沉。截至2025年7月,全省通过邮政渠道推荐的贷款业务累计近9000笔,总金额近32亿元。攸县支行副行长皮慧敏介绍:“我们的客户经理不仅办贷款,还帮农户对接销售渠道,很多粮食没入库就已有买家。”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在粮食重点领域累计发放贷款59.5亿元,株洲市分行已累计发放粮食产业贷款4400余笔、金额6.62亿元,其中攸县支行贷款投放占比超过四成,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乡村产业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罗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