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的收入低,现在村里面搞了产业项目,我就到村里面来打工,钱包也鼓了起来。”谈起现在的生活,仪征市新城镇新华村村民赵大伯喜笑颜开。
近年来,新城镇坚持把党建赋能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抱团发展、组织联建等,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借助文旅的力量提升附加值,唤醒“沉睡土地”,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面对单个村资源薄弱、人手不足等难题,新城镇坚持“镇级搭平台、村级有实体”思路,以“党建+联建”模式打破资源壁垒,形成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四联并进”发展模式。结合仪征市“百雁争锋”行动,组织实施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比如组建3个村共同打造“道田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创造20余个工作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助力各村年均收益超25万元,让村集体经济在联建中实现“1+1>2”的增值效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城镇坚持特色自然资源就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宝贵财富,通过党的组织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党支部为单位,深挖本地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激活“采摘经济”,推动“农产资源”向“文旅产品”升级。依托“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旅游区,集聚镇域果蔬、大米、鸡蛋等优质农副产品资源,打造历史片区与现代农业园区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借助每年超30万的人气流量,推进农副产品抱团销售,将全镇更多优质农产品加入文创“伴手礼”,变“农产品”为“文化商品”,吸引游客观光游玩、采摘特色农产品,让乡村特色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活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除了挖掘本地特色,新城镇还坚持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构建“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发展“上有光伏,下有产业,集体有收益、农户有收入”的光伏农业产业经济,复制推广集贸市场屋顶光伏发电、村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联合国家电网成立全省首个村级能源合作社——仪征圩众能源合作社,开展屋顶光伏推广项目,截至目前已为村民带来超70万元收益,能源合作社获得10万元收益,用光伏产业蹚出村集体经济的阳光大道。
新城镇的实践是仪征市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仪征市将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定为市镇村三级书记项目,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排定“飞地抱团”、财政扶持、用地保障、激励提能等八大强村路径,推动“一统六富N场景”共富工坊建设,突破9个村域限制实施飞地抱团项目;举办“百雁争锋”活动,组织村支部书记轮番登台述实绩、讲经验,激发了村党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张慧汶 王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