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贡市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区的代寺镇,以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生动展现了“天府粮仓”建设的创新实践,标志着这片沃土正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中枢引擎”
在代寺镇丰光村稻粱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数据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土壤墒情、气象数据、虫情预警,勾勒出数字农业的生动图景。作为园区科技创新的“大脑”,该中心集成多个知名高校科研力量,构建起覆盖5.8万亩耕地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24台土壤墒情监测器、6套气象站、150套农机智能终端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管控,卫星遥感系统更以“天眼”守护耕地安全。
“通过数字社会化服务,农户手机一点就能享受‘产加销’全链条服务。”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园区数字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94.12%,依托农事服务中心90吨/日的粮食烘干能力和1000吨仓储空间,彻底破解“晒粮难”“储粮难”瓶颈。这种“科技+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为2024年全县水稻单产642.57公斤的历史新高提供了硬核支撑。
模式创新,书写“千斤粮万元钱”答卷
走进代寺镇李子村“2+2+1”粮经复合示范点,夏大豆与再生高粱交错生长的田野,诠释着“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作为全省首创的旱地高效种植模式,这里通过“春大豆+夏大豆+高粱+再生高粱+冬季蔬菜”的组合拳,实现亩产粮食超千斤、综合收益破万元。
“我们联合省农科院开展品种攻关,良种覆盖率达100%。”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技术人员指着连片试验田介绍,通过统一机械化作业、绿色防控,核心区实现高粱亩产800公斤、榨菜亩收3000公斤的“双丰收”。这种“粮经统筹”模式带动代寺镇4.38万亩核心区年产值达5.61亿元,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成为全省“吨粮田五千元”目标的示范标杆。
品牌引领,激活三产融合新动能
在袁隆平院士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的品牌引领下,全县推动“富顺再生稻”品牌价值突破15亿元,并深度延伸产业链:雒源俊峰粮油加工、富凯米粉生产、万寿酒业酿造构成完整加工体系。代寺镇的实践也远不止于田间。“十里稻香·虾季欢歌”等农文旅活动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实现“一粒米”到“多元产值”的跨越。
“作为省四星级园区的核心区,我们肩负着‘水稻第一县’建设的时代使命。”代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强化数字应用、优化联农机制,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代寺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代寺方案”。(张娇、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