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29日电 (李海珠)8月28日,“河南标识”文化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在河南郑州举行。该大赛将社会创意力量尤其是青年的智慧凝聚到一起,为河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出版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谁能率先找到创新路径,谁就能在未来的文化竞争中占据主动。”活动现场,针对数字化浪潮的不断加速,出版与音像、影视、互联网边界的日益模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如是说。
数字浪潮奔涌,出版创新势在必行,“标识河南”融合出版项目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下应运而生。据介绍,该项目定位“河南标识、大众传播、多元呈现、国际表达”,旨在以出版创新诠释“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意义和形式,探索出版与文旅结合互动的新形态,打造触达新媒体时代大众审美和阅读趋向的出版精品。
“标识河南”丛书(口袋书)、知识课程、研学项目、微剧、系列文创及新媒体传播……孙寿山表示,“标识河南”项目不仅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图书,还延伸到短视频、数字课程、文创设计、研学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从内容到产品、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产业的完整链条。该项目通过系统梳理河南文化发展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标识,活化内容、立体呈现,鲜活实证中原文化、中原文明的根源性,打造新媒体时代触达读者的阅读精品。
青年是数字出版创新的主力军,今年5月,作为“标识河南”融合出版项目的延伸,“河南标识”文化创意大赛正式启动,吸引一批社会青年和高校学生参加,共收到文创作品636个、短视频作品92个。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3名、优秀奖25名。大赛评审纷纷表示,青年用创意的语言、数字的方式,让厚重的河南文化活了起来,为河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次大赛对高校的学生们来说,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是对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读到的以及听老师讲到的内容的一次深化。”该大赛评委、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宋黎表示,以比赛为桥梁,形成一个实践的练兵场,也为后期学生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参与此次大赛的专家学者同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河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亦是出版与文创、出版与文旅、出版与新媒体的一次深度联动,为出版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