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是紧跟时代的人,是农民,是不断成长的农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不是“粮食安全”或“高标准农田”,而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农业新质生产力”。近日,广东省印发了《“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懂生产、懂市场、懂媒体”的复合型新农人。
三年前,肇庆一场新农人座谈会释放出强烈信号;三年后,这里的“新农人”已从百余人扩展至8000多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突破800家。他们不仅是政策的响应者,更成为推动地方农业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这三年,肇庆做对了什么,让新农人“雁阵成群”?新农人又做对了什么,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答案,正藏在一条“从人到产、从农业到农村”的系统性发展脉络中。
政策引领层面,从乡村振兴战略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肇庆紧扣战略机遇,于2023推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明确提出打造十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探索创新层面,“新农人101”示范人才培育计划应运而生。从十大产业中遴选百名优秀代表,实施“五个一”帮扶机制,并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全方位支持新农人与经营主体成长。
实效突破层面,2024年肇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十大产业中有六个跨入百亿级。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拉动增长0.7个百分点。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农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7%,创下新高。
数据背后,是新农人群体扎根土地、投身转型的生动实践。为深入挖掘他们的故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肇庆分社将在肇庆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开展一次深入的“田野观察”,走进田间与车间,对话10位来自不同产业板块的新农人代表,从个体叙事中梳理肇庆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撰文:王焌鑫
统筹:吴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