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初秋时节,镇金镇小湾村连片玉米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有序作业。短短半个月,1400多亩早熟玉米将全部完成收割、顺利归仓。这一切,得益于镇金镇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机械化与社会化服务,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显著提升本村种植效益,还以合理价格对外提供农机服务,目前覆盖作业面积已超2.5万亩,并吸引大批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
小湾村的农田里一派繁忙。1400多亩早熟春玉米喜获丰收,联合收割机穿梭于田间,机器轰鸣中,饱满的玉米被迅速收纳入仓。据了解,今年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共种植玉米3000余亩,其中1400亩早熟品种预计半月内可全部收割完毕。该批春玉米亩产约510公斤,亩产值达1200–1300元。另有1600亩玉米与大豆套种田,预计20多天后也开始收割。尽管套种模式下玉米单产略有下降,但因大豆带来的附加收益,每亩地综合产值提升至1400–1500元。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90台(套),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为继续提升作业能力,今年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新增一台联合收割机与一台激光平地机。激光平地机借助激光技术实现土地高精度平整,相比传统方式效率更高、误差更小,有助于后续播种与灌溉。
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成为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个典型。该社不仅实现了本村3000余亩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还以优惠价格向周边小农户提供单项农机服务,有效推动了区域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截至目前,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面积已超过2.5万亩。根据计划与订单情况,预计年底服务面积将突破5万亩。合作社以合理定价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既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也让先进农机技术惠及更多小农户。老龙村村民冯玉对此感受深刻。
老龙村村民 冯玉
我种了两亩多水稻,以前种地全靠人力,又累又慢,现在有了农机服务,收费还合理,我们农民轻松多了。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胡碧红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他加入兴农文合作社,成为一名农机手。之前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因父母年迈需照顾,又看到家乡农机事业蓬勃发展,于是决定回乡。经过系统培训,他已成为一名合格的操作人员。
小湾村兴农文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 胡碧红
如今每月能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在家门口上班,又能照顾家庭,工资还很可观,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
像胡碧红这样返乡加入农机事业的人员正在增多。农机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稳定就业岗位,使村民不必远走他乡就能实现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小湾村党总支书记 贾先文:
下一步,我们会加快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还计划筹建研学基地和亲子乐园。依托村里现有的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打造“农业 + 旅游”的发展新模式,让农业带动旅游、旅游反哺农业。希望通过不断做强产业园区,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从自耕自收到社会化服务,从依赖人力到全面机械化,小湾村借助农机合作社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之路,不仅实现了本村农业增效与村民增收,还有力带动了周边村镇发展,成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记者 | 叶玲 谭泽阳
编辑 | 叶雨舟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夏渝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