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农村大学生,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像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少年时代感觉和同学们区别不大,生活条件、父母见识、周边环境基本都一样,一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到而立之年,我才一点点明白社会如何运转、人情如何往来、资源如何分配、历史如何演变。
家学代表着家庭对一个人最初的托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家里问班主任:“老师,学院和大学哪个更好?”班主任说:“你说呢,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大学”。显然,我家里并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在哪。
复读上了大学,有一件小事,但让我三观受到冲击,铭记到现在。大约是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课程出现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我一边上课看书一边想,哦~原来教育竟然是一门科学!这就是那种典型的“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知识,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未知晓世界上有这门科学,分析可得:
1.教育是一门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才能掌握的科学,不是天生就会的;
2.农村家庭教育,基本都是家长出于天性自然开展的,毫无科学可言,容易误入歧途;
3.以后我教育我的孩子,要按照科学依据来。
高考选择专业时,我凭爱好选了以后才知道是公考热门的专业。大学毕业以后考公,家里既不知道岗位的优劣,也不知道怎样备考,纯粹是我自己在网上摸索,在乡镇对着平板练面试,录下自己的反应,自己分析总结改进。上岸后,走过多少弯路、犯过多少错误、错过多少机会,才勉强有了一点点成就。
反观我了解到的官宦家庭,在备考前,会听取家族体制内亲戚的建议,从大学选专业就开始准备合适的专业。在备考中,可以安排组织部领导亲属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视频练习面试,用最真实的场景和考官来模拟考场环境。上岸后,三年一个小台阶,五年一个大台阶,迎来送往,游刃有余,让你站旁边看你都学不会,你会明显感觉到,你和这类人不是一个世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身份的相同是唯一的共同点。可想而知,这两种方式下来,在结果上有多大差距。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
已经达到67%,在中西部大多数的农村社会已经成为人口凋敝、生产力低下、没有未来的少数派社会,农村家长提不出有效的人生指导意见,形不成工作生活的示范效果,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举措,留在农村没有未来。
人的社会化只有在现代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从农村社会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像是狼孩猪孩等没有经过社会化的案例,等你学会“说话”——适应现代社会了,人生的黄金成长期已过。
家学不足是生来如此,不必妄自菲薄,客观认识短板,再加以努力是可以摆脱小农思想
,踏入现代社会的。这就是从我这一代起,总结出的第一条家学经验。
和大家共勉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