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与大疆农业于近期在北京联合举办《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作为双方首次联合推出的行业权威报告,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农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突破26亿亩次,带动近50万人从事飞防服务行业,形成约130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
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人员结构的重塑:越来越多青年回归乡村,女性飞手占比持续提升;是农业价值的拓展:从传统植保延伸至农林牧渔全领域,从单一作业升级为全流程管理,更是农业新生态的诞生:从喷洒、播撒的应用拓展到农业无人机吊运;农业无人机正以 “新质生产力” 的姿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共同描绘农业的新蓝图。
发布会上,大疆农业全球政策负责人王亚琼围绕《白皮书》五大核心内容展开分享,包括行业大事记、全球政策趋势、环保与药效测试、新场景应用和最佳实践,全面呈现农业无人机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成果。
行业大事记彰显技术普惠与国际化进程
去年2月,大疆农业三款机型获巴西民航局设计授权,标志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6月,农业无人机教员在非洲指导当地农民使用农机新机型,助力中国技术“走出去”;10月,大疆农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上向全球展示农业无人机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自 2024 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并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强化了适航管理和人员培训,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欧盟、巴西、美国等主要农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降低无人机应用门槛,推动农业无人机行业走向规范化。
环境与药效测试成果显著
2021 年至 2024 年,多家国际机构与高校开展农业无人机飘移测试。大疆农业联合全球的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对不同机型也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显示无人机施药的飘移显著低于传统载人飞机。
此外,基于 AI 大模型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发出针对果树冠层的精准喷洒算法,实现施药量降低近 48%,这意味着无人机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2024 年,农业无人机吊运技术从概念走向实践:湖北秭归的柑橘吊运效率达传统人工数十倍;云南香蕉种植区借助“红旗调度”模式,将运输损耗率从 20%-30% 降至 5% 以下;腾格里沙漠用无人机吊运草方格,大幅提升了中卫的治沙效率;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无人机单日吊运量达 5500 千克,是骡子运力的 14 倍,助力绿化进度提前达标。农业无人机正不断突破环境与地形限制,为复杂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生态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最佳实践强调“人员培训-技术发展-作业规范”等多个方面
回顾《白皮书》的编写初衷,源于全球农业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认知统一与规范建设需求。随着技术出海和规模化应用拓展,海外市场对农业无人机的定位、效率、环保及法规合规性认知逐步开放;国内在从业人员培训、作业安全规范与科学施药等方面也正在高效普及。2024 年,全球农业无人机政策呈现出 “从试验到普及、从限制到开放” 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