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报名
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枕巷
在母婴行业“客流少、利润薄”的普遍焦虑下,线下渠道商正积极探索转型之路。近期,中童团队走访河南线下母婴市场,与三位渠道商深入交流,发现他们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精准的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周太太产后调理
服务为核心,深耕高粘性客户
走进“周太太产后全周期调理门店”,1200多平方米的实用面积内,没有传统母婴卖场琳琅满目的奶粉货架,取而代之的是药浴区、儿童管理中心和产康专区。“我们不是月子中心,也不是普通母婴店,就是纯服务导向,分儿童和产康两大板块。”陈俊艳的话语,精准点明了门店的核心定位。
在母婴行业,不少门店遵循“服务为引流、盈利靠卖货”的逻辑,而这家门店从经营之初就打破常规,将服务置于核心位置,这一思路清晰地体现在收入结构上。许多同行困于如何将服务转化为营业额,该门店却实现了服务与实体产品营收比例基本为1:1的平衡。
而在接下来,陈俊艳计划将这一比例调整为1:1.5,提升产品的营收占比。“这不只是为了靠产品赚钱,而是要让效果持续。”陈俊艳举例解释道,在长期调理服务中,客户到店接受服务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回家使用配套的家居产品,能让门店的服务得以延续。“客户一周来一次店,剩下的6天靠家居产品维持效果和习惯,这样才能建立长期信任。”正是基于这种“效果持续化”的理念,门店的产品销售与服务紧密相连,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们不追求客户数量,只追求客户质量。”更难得的是,在客户退卡时,门店从不追问原因,陈俊艳表示:“客户想退,说明服务没让他满意,再留着只会增加投诉风险。”
陈俊艳坦言,客户的高黏性源于门店的“专业和共情”。为了保障服务质量,门店在员工管理上也围绕“服务效果”精心设计机制。在这家门店,所有产品和手法的提成一致,“这是为了避免员工为了高提成给客户开没必要的项目”;门店每周统一闭店休息,不搞调休,确保员工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在员工培训环节,坚持“先讲思路,再教手法”,让员工理解服务背后的逻辑,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而非单纯模仿操作流程。
“做服务,得让员工和客户都舒服。”陈俊艳这样说道。目前,门店十多名员工工作安排稳定,预约体系完善,每个人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却很少有抱怨。这种“不纠结、不内耗”的运营方式,让门店的客户留存率居高不下,不少客户从孩子出生起就一直追随门店,直到孩子成长至青少年时期。
而这家门店的实力也并非一蹴而就。在疫情期间,门店曾闭店5个月,但陈俊艳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组织员工每天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这一举措不仅维持了门店的核心团队,更有效提升了员工整体的专业水准,为疫情后门店的快速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尼宝贝
从“自用”到“推荐”的推品逻辑
当奶粉、纸尿裤等传统母婴品类增长乏力,许多线下门店面临转型困境时,李风云的门店在营养品上找到了突破口。如今,营养品已成为她门店的“主力军”。
与众多侧重儿童基础营养品的门店不同,李风云的营养品经营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她始终坚持从“自用”出发,先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再将产品推荐给顾客。“我怀孕的时候,自己喝美娜有的产品,效果不错,就开始给顾客推荐,慢慢成人营养这块就做起来了。”
如今,她的门店里,不仅有儿童调理类营养品,还涵盖了成人的D3、钙、叶酸等产品。“成人营养主要靠‘自用分享’,我们自己喝着好,才敢推给顾客,货架上还有不少我们自己喝空的瓶子呢。”这些空瓶子成了产品品质最直观的证明。
在儿童营养品的经营上,李风云同样遵循“试错后推广”的原则。“许多产品,都是我们自己孩子用着好,才慢慢卖起来的。”对于不熟悉的品牌,她会先少量进货试用,“效果好就推,不行就不做了”。这种看似“保守”的选品策略,虽然让她错过了一些所谓的“爆款”产品,但也成功避免了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顾客流失的风险。
“母婴店不像别的店,换地方、换品类都要谨慎,我们的核心还是服务好周边3公里的顾客,守住自己的‘小圈子’。”李风云坚定地表示,稳定的顾客群体是门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90后的李风云,对产品“颜值”有着执着的要求。“现在95后、00后妈妈越来越多,她们更看重产品颜值,产品长得不好看,顾客第一眼就没兴趣,我自己也没心思卖。不是非要多惊艳,起码得看得过去,让顾客觉得‘值这个价’。”正是这种对产品细节的把控,让她的门店更贴合年轻妈妈群体的消费喜好,进一步增强了门店的吸引力。
线上线下联动
构建“商品+服务”双驱动模式
提及母婴店做线上即时零售,不少从业者的第一反应是“有流量但不赚钱”,但河南的一家母婴连锁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走出了一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早在两年前,当多数母婴店还在观望线上即时零售市场时,该连锁就果断布局,开设了美团即时零售线上店,单店服务半径覆盖5-10公里。如今,线上店已稳居当地线上母婴品类前三的位置,成绩亮眼。
“线上不能盯着客单价算,得看单量。”该连锁负责人的这句话,点破了其线上运营的核心逻辑。与线下门店追求客单价的逻辑不同,他们的线上策略更侧重于“高频成交”——通过小听奶粉、小包纸尿裤、应急母婴用品等刚需单品吸引消费者下单,单店月成交可达800-900单。
高单量不仅帮助店铺提升了在平台的排名,获得更多曝光,还为线下门店引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想要的是月子中心、医院里的一手客户,在线上第一时间搜到我们,再通过线下服务券、社群运营,把公域流量拉到私域里。”负责人解释道,线上平台成为了门店获取新客户的重要入口。
为了保障线上业务的利润,该连锁还做了两处关键设计:一是线上商品定价略高于线下,二是利用品牌券降低消费者的实际支付成本。“抛掉平台分红后还有利润,而且线下利润不好的品类,线上利润率或许反而更高。”这种“线上获客、线下变现”的闭环模式,让线上渠道不再是单纯的“销售渠道”,而是成为连接客户、促进线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纽带。
而走进该连锁品牌的线下门店,不难发现其业务布局早已跳出传统母婴店的框架。尽管该门店是连锁,但其门店的主要经营内容已经转向服务:面向儿童的瑶浴、健康管理,面向成人的产康与推拿,在多年的经营中,该连锁完成了一次关键转型:从“以商品为核心”转向“商品+服务双驱动”。
“以前门店以商品为主,现在慢慢缩小商品面积,增加服务板块。”负责人介绍,如今门店销售额中商品仍占大头,但利润贡献更多来自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品牌对服务项目的选择极具针对性,精准避开同质化竞争。如产康业务则避开月子中心的竞争红海,主打产后塑形等细分领域。
“服务没法在线上替代,必须到店体验,这既是我们的壁垒,也是给商品引流的抓手。”负责人表示,独特的服务优势让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当下母婴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三位河南渠道商的探索与实践,为众多线下母婴门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无论是以服务为核心深耕客户,还是凭借差异化品类打造竞争力,抑或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双驱动模式,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坚持创新与突破,线下母婴门店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会报名
9月8日至10日,动销中国·河南峰会即将在郑州启航,届时将会为大家呈现更细致、更全面的河南母婴市场全景,还有诸多深耕河南市场的品牌也将来到现场,助力河南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