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程帅星 闫文瑞 受访者供图】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这场万众瞩目的大会中,从重任在肩的阅兵式升旗手,到气势如虹的受阅方阵,再到受邀观礼的各行各业优秀代表,都不乏河南人的身影。
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备受鼓舞等词汇,成为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中听到的高频词。
队列前排,河南小伙擎起五星红旗
3日上午,《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面五星红旗,从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升旗手张威手中擎起。
张威1998年出生于驻马店市汝南县罗店镇小王寺村,从小便在心里种下强军爱国的种子。2018年,他如愿成为一名仪仗兵,一年后被选拔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国旗护卫队,圆满完成2022年国庆等重要节庆升旗任务。
从农家娃到国旗护卫队升旗手,张威不仅实现了人生转变,还先后荣获“战备训练个人三等功”“‘四有’优秀士兵”“仪仗尖兵”等荣誉称号。
“手套这么结实都能磨破,可想孩子训练时有多卖力!”张威的父母张亮与刘秋玲夫妻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拿出了13双破损的手套,这是从张威往家里邮寄的一箱个人物品中拿出来的。13双破损的手套,每一双都带着张威拼搏的印记。
45个方(梯)队中,他们眼神坚毅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消息,本次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受阅队伍中,不乏河南人的身影。
肖荣基作为陆军方队一员接受检阅
来自新乡市延津县的肖荣基作为陆军方队的一员接受检阅。2022年,18岁的肖荣基报名参军,被分配至英雄连队“杨根思连”。如今,他已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队副班长。今年1月,他因综合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肖荣基是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的弟弟,兄弟二人接力从军,“家国相连”在此刻具象化了。
陈笑笑(前排正中)
在民兵方队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陈笑笑通过集训选拔,站位第一排。陈笑笑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2018—2021年任华水新铁军团长,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女兵。
来自郑州市管城区的廖炜炜也亮相民兵方队。她于2018年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曾担任国庆70周年阅兵民兵方队领队,时隔7年,再次入选民兵方队。
田国栋、庄严作为军乐队一员参加阅兵式。
此外,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田国栋作为军乐团大号演奏员,参与本次阅兵活动所有乐曲的伴奏。军乐团中,还有来自洛阳市涧西区的庄严,他在联合军乐团中演奏长笛。
现场观礼,他们备受鼓舞
本次阅兵活动中,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受邀观礼,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其中,有来自河南的科技工作者、大国工匠、法官、教师、消防员等多个行业的优秀代表。
科技工作者:助推河南从“小麦大省”向“小麦强省”跨越
“受邀参加阅兵观礼,内心满是激动与震撼,这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始终心系河南粮食生产——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谈及后续工作,郭天财表示,将以此次观礼为动力,带领团队持续深化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研究,全力助推河南从“小麦大省”向“小麦强省”跨越。
如今已超70岁的他,更坚定了“传帮带”的决心:“要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科技工作者和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接好接力棒,通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民的‘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大国工匠:为国家战略需要研发更多特种金属材料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信重工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班长杨金安,作为河南省10名劳模先进代表之一受邀登上观礼台。
据了解,扎根炼钢岗位四十余年,杨金安先后冶炼出神舟飞船系列、国产大飞机、大型舰船、新一代核电站、大型水利工程、大型石化加氢等特殊用钢近百种,主导完成“卡脖子”关键钢种技术攻关课题18项。
9月3日下午,杨金安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作为一名一线炼钢工人,能够现场观看各类方队和梯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感到心潮澎湃。“既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感到责任重大。”他说,“我是做特种金属材料的,今后要和团队一起,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法官:对国、家两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作为一名普通法官,有幸现场观礼阅兵,心情非常激动。”作为河南省法院系统唯一代表,济源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范红海受邀参加了本次阅兵观礼活动。他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之前也经常通过电视观看大阅兵,但现场观看更为震撼、更为真切,对国、家两字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记者从范红海提供的现场照片中注意到,他身着法官统一制服,手里拿着五星红旗,胸口缀着好几个荣誉勋章,在这排荣誉勋章的上面,则是一枚闪闪发亮的法徽。那一刻,祖国的繁荣、法官的责任与个人的奋斗紧密相连,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据介绍,范红海曾获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2024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咱们河南法院系统优秀的法官非常多,而我是幸运的那一个。”范红海说,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有幸现场感受祖国的强盛,一定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工作动力,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依法办案,践行司法为民,守护公平正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字都振聋发聩,直击人心
同样沉浸在观礼激动情绪中的,还有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
“能到现场观礼,是无上的光荣,站在那里,整个人都热血沸腾!”周荣方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在现场听到“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句话时,她深受触动,“每一个字都振聋发聩,直击人心”。
从历史维度回望与思考,周荣方感慨道:“八十年前,中国深陷战乱,是汇聚人民的力量成为抗战中流砥柱;八十年后,中国国富民强,是‘人民至上’的力量引领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跨越历史长空,中国共产党的魅力始终闪耀,而这份魅力,正源于实实在在的国家实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周荣方也明确了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她表示,接下来,要以历史力量为指引,引导青年坚定理想、勇担重任,真正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铸牢坚实根基。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