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原创 农村老人安床的讲究,卧室床头不能向北,这种说法准确吗?

   日期:2025-09-04 23:02:36     来源:关山听风    浏览:0    评论:0    

“卧室床头不能向北”,这种民俗讲究,主要是针对特定朝向的住宅房屋而言的,其他朝向的住宅房屋,因朝向的不同,讲究也不同。

这种特定朝向的住宅房屋,从房屋的类型来看,主要指正屋,有的地方也称堂屋、主屋等,坐北朝南的民居称北屋。

从住宅的朝向来说,卧室的安床,床头不能朝向北方,指的是坐北朝南的住宅正屋的卧室安床摆放方向,忌床的两端朝向为南北摆放。

换一种说法,正屋卧室的床摆放方向,忌床头和床尾与正屋的坐向和朝向为同一方向。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卧室的一端的床头(老式床没有床头和床尾的明显区别),不能朝门和窗,即脚不能朝门和窗。这种说法适合不同朝向的住宅正屋,也是民间较为普遍而准确的一种说法。

那么,民间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民俗讲究呢?

民间很多的民俗禁忌,来源于民间丧事的办理,这种民俗讲究也属于这样的民俗禁忌。

对于农村普通农家来说,很多地方的习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家里老人去世后,都要停尸于正屋的堂屋内,这样才算是民间甩说有,寿终正寝中的“正寝”。

而停尸堂屋时,通常置于堂屋的两侧,一般为男左女右,即男人停放在左边,女人停放在右边。头向内,脚朝外。对于坐北朝南的正屋来说,也就是亡者的头向北,脚朝南。

入棺后,要举行民间丧仪,如后辈绕棺仪式,则将棺材移到堂屋的正中央,同样是头向北,脚朝南。

按照门窗来说,如果把亡者摆放在堂屋两侧,则是头向堂屋内,脚朝着堂屋窗户,即堂屋大门两侧的窗户。移棺到堂屋中间,则是头向内,脚朝堂屋大门。

然而,我国民居的朝向虽然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但是,我国各地民居,因地理条件和气候有差别。特别是山地,包括丘陵地区和高原地区,很多民居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就不一定是坐北朝南的住宅了,各种朝向的住宅都有。

不同朝向的房屋,堂屋的朝向也不同,卧室安床的禁忌就不一样了,“卧室床头不能向北”之说,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不是坐北朝南的正屋,自然也就没有了“卧室床头不能向北”的禁忌,而是另有其他方位的禁忌。

比如,坐东朝西的正屋卧室,忌床头朝东;坐西朝东的正屋卧室,忌床头朝西;坐南朝北的正屋卧室,忌床头朝南。

在我国民间风水习俗中,古人将房屋的坐向和朝向,划分为二十四山向,即东西南北为一个圆形,共三百六十度,在这个圆周内,将方位分为二十四方,每个方位占十五度。

如此,民间建房时,正屋的坐向和朝向就有了二十四种方位的选择,不一定非要坐北朝南,主要是根据宅基地所处的地形和环境,来确定坐山和朝向。

这种情况在山地和城镇街道就显得尤为突出。

由此可见,“卧室床头不能向北”这种禁忌习俗,只是针对坐北朝南的住宅正屋而言。对于坐北朝南的传统民居中,厢房和倒座房中的卧室安放床,就没有这种禁忌了,而是忌讳床头对着门和窗户。

这里还得说一下的是,此种禁忌习俗中的所谓“向北”,也只是一种大致方位,很多地方并非真正的正北方。

在一些地方,建房具备坐北朝南的条件,但是,我国民间习俗中,建房地基放线,中轴线忌讳与子午线重合,一般要偏离子午线,即坐向为偏东北或西北。

其中的原因是古代坐北朝南的宫殿、官衙、寺庙的中轴线为子午线,普通百姓的民居如果将住宅的中轴线放在子午线上,按照民间的说法承受不了,反而不吉。

因此,这种禁忌习俗中的“向北”,包括了东北和西北。

至于这种禁忌习俗产生的原因,我在前面发的文字中曾多次提到,这里也得重复介绍一下。

在我国民间,尤其是过去的农村,很多禁忌都是来源于丧葬的操办事宜。一般来说,丧葬操办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成为一种禁忌。

比如,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碗里,平时忌反穿衣服,不能将活人的衣服和照片等物品烧掉,如此等等。

民俗学中将这种禁忌称为联想性禁忌,即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容易让人联想到丧葬的办理,从而让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感到忌讳。

“卧室床头不能向北”这种说法,以及与这种相类似的说法,比如,上文提到的不是坐北朝南正屋摆床的禁忌,也属于联想性禁忌。

我国民间的一些民俗禁忌,尤其是联想性禁忌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也就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只能视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

然而,如果从床头不能对门窗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包括了所有房屋中的卧室,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又是一种前人生活经验之谈。

作为生活经验来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门窗吹进来的风,以免受风寒而生病,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综上所述,“卧室床头不能向北”这种说法,是对坐北朝南住宅正屋而言的,对于其他坐向和朝向的住宅正屋来说,就没有这种说法,也就不适用,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