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多省份发布审计报告 部分地区再现“突击花钱”

   日期:2025-09-08 08:30:32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0    评论:0    

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纷纷过紧日子,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不过仍有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

近期,20多个省份审计部门公布当地2024年度省级(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部分省份发现一些地方存在过紧日子要求执行不严的问题。

其中,一些部门、单位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支出或转嫁相关费用,更是地方审计发现过紧日子问题的重灾区。

比如,湖南审计报告显示,17个部门超标准超范围支出,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等,涉及金额约7881万元。广东审计报告发现,6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转嫁费用、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和培训费等,涉及约739万元。辽宁审计报告称,8个市50个乡镇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约393万元。

长期研究政府预算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告诉第一财经,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问题责任不在于部门和单位,而是现行预算管理制度和程序造成的;另一方面,有些问题是部门和单位违反规定所付出的成本极低造成的。“建议对于非制度原因造成的上述违规违纪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构建合理有效的处罚机制,从而将政府过紧日子落实到位。”

审计发现一些地方过紧日子另一大问题,是“突击花钱”现象再现,这多体现在四季度或12月份一些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过高。

比如,内蒙古审计报告指出,3个部门为防止资金被收回、提高预算执行率,年底突击花钱约690万元。天津审计报告称,4家单位提前支付合同款或充值加油卡386.7万元。重庆审计报告显示,8个区县部分单位在年底通过提前支付合同款等方式突击花钱。

邓淑莲表示,目前财政结余资金制度规定年底未使用的预算结余需上缴,且对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产生不利影响。这使得一些单位担心结余资金被收回会影响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即使资金暂时闲置也不敢留存,从而选择在年底突击花钱,导致预算执行不符合实际情况。

上述问题也跟预算编制不够精细科学、预算编制流程待完善等有关。

邓淑莲表示,中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启动下一年预算编制工作,有的甚至更早,但上级对下一年经济工作部署在年底,因此各部门单位的预算需要据此进行调整,由于时间紧迫,详细、科学的预算编制,特别是项目预算编制已来不及进行,预留一笔调整资金已是普遍做法。由此造成预算编制不精细、不科学,并引发预算执行中突击花钱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部门单位将本身直接履职事务转包给第三方机构实施,也是审计发现的违反过紧日子要求的问题之一。

比如,广东审计报告称,2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违规将本单位直接履职类事项外包给其他单位实施,涉及约6482万元。内蒙古6个部门将属于自身职能的9项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支付购买服务费用约1488万元。

邓淑莲表示,政府预算作为公共预算,预算行为规范的首要原则是公开透明,缺乏公开透明的预算,违法违纪行为则不可避免。如果预算过程,特别是预算执行过程公开透明,无预算、超预算以及违规发福利、违规接待等违法违纪行为就因其容易被监督发现而大大减少,直至消失。建议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建立公众参与的外部监督机制。

今年3月披露的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部署扎实做好今年财政改革发展首要工作,正是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该报告要求,加大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进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堵塞管理漏洞,不断完善制度机制。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