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多地违规给服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超8000万 是制度的裂缝还是监管盲区?

   日期:2025-09-08 17:02:33     来源:有料新语    浏览:0    评论:0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新民晚报,大河网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近期26个省份审计部门公开的当地2024年度省级(市级或自治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中,7个省份审计部门指出一些地方机构违规发放养老金等,涉及资金总规模已超8000万元,其中包括向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金等。

江苏审计报告称,部分机构违规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因经办机构数据比对滞后、审核把关不严,导致7个市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574.64万元;7个市向774人重复发放养老金或丧葬费228.16万元。

河南审计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监管不严。省本级和19个市发放养老保险待遇不规范,涉及金额2710.08万元。

山东审计报告指出,由于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

吉林审计报告称,2市违规向已死亡、服刑等1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34.4万元。

甘肃审计报告显示,省本级和4个市向13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290.91万元。

北京审计报告指出,区级社保经办机构未严格审核,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账户发放基本养老金等待遇1954.33万元。向死亡工伤职工发放生活护理费17.24万元,向工亡职工不符合条件的相关供养亲属发放抚恤金199.95万元。

重庆审计报告称,由于审核比对措施不健全等原因,向402人重复发放不同险种养老保险或丧葬抚恤待遇177.54万元。

“1岁工作,22岁退休”

冒领养老金69万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一中介,长期向4名公职人员行贿, 至少为271人违规办理参保,预计形成养老基金支出损失1.15亿元。

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向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

是制度的裂缝还是监管的盲区?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每一分都浸透着劳动者的汗水,连着千家万户的安稳。可偏偏有人,连这笔钱都敢动、都敢骗。山东两地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241万元,北京向服刑、死亡人员错发待遇近两千万元,吉林、山西等地也频频曝出类似问题——养老金“跑冒滴漏”,漏的是钱,伤的却是民心,更拷问着制度与监管的成色。

说制度没设防?显然不是。从参保登记到待遇发放,养老保险体系有一套完整流程,可为啥还能让“死人领钱”“犯人拿钱”?表面看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实则是制度衔接出了“缝隙”,执行打了折扣、监管机制出了盲区。一边是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数据,一边是社保部门的待遇发放系统,本该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结果成了“各管一摊”的“信息孤岛”。北京向284名服刑人员发钱,更是暴露了部门数据共享的“滞后症”——监狱系统的服刑信息没能及时同步到社保端,审核环节自然成了“睁眼瞎”。制度的生命力在衔接,一旦环节断了档,再完善的规定也会变成“纸老虎”。我们常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但当养老金的发放成了一场“数字游戏”,甚至成了少数人钻空子的“财富密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疏忽,而是对公共信任的严重透支。

养老金发放漏洞频出,把锅全甩给制度?监管也难辞其咎。养老金发放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从社保经办到民政殡葬,从公安户籍到银行发放,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造成资金流失。山西那起“1岁工作”的案例,14处涂改的人事档案能层层过审,难道审核人员看不出破绽?说白了,是监管的“放大镜”没对准关键处,“责任心”打了折扣。审计发现25省2.83万名职工违规领5.19亿元,平均每人近2万元,这些钱不是一天两天领的,为啥没能早发现、早制止?要么是日常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是核查手段跟不上,拿着“旧地图”找“新问题”,监管的“盲区”自然成了违规者的“乐园”。

有人说,这是“小概率事件”,没必要大惊小怪。可别忘了,养老金不是“大水漫灌”来的,是全国参保人一勺一勺“攒”起来的。241万、1954万、5.19亿,这些数字背后,是千万劳动者的缴费,是国家财政的补贴。每一笔“跑冒滴漏”,都是在透支公众对养老保障的信任,都是在稀释民生政策的温度。养老金的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小事之一,容不得半点马虎。

养老金的“漏洞”,补得上吗?当然能。但光靠审计曝光远远不够,得拿出“组合拳”。首先要补的不是系统,而是人心。要强化技术支撑,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民政、公安、社保等多部门实时联网、动态核验,让死亡人员、服刑人员等信息“第一时间锁住”。更要压实人的责任,对审核发放实行终身追责,让每一笔养老金的流向都可追溯、可问责。审计曝光不是终点,而是整改的起点。各地不能“审而不改、曝而不纠”,必须拿出硬招、实招,把漏洞堵死、把盲区扫清。最后还得亮出“惩戒利剑”,对骗保者不仅要追回钱款,还要纳入信用黑名单,让“伸手者”付出代价,也给其他人敲警钟。

我们常说“老有所养”是人民的期盼,更是国家的承诺。养老金是退休老人的“活命钱”,不是谁都可以揩油的“唐僧肉”。要坚决斩断伸向养老金的黑手,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更要彻底清理那些“小政策”“土办法”,让养老金发放回归制度本位、体现公平正义。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