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十一届中德农业周画上句点。这是中德农业周首次落户四川,也是首次与四川农博会联袂举办。这样一场高规格的国家级农业对外交流活动为何落户四川?在这里,中德农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这是一场加深了解的对话
“这是一场古老与现代的碰撞。”9月2日,一位德国企业代表在参观后感慨。
此言非虚。本届中德农业周主要活动举办地为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距宝墩遗址不到10公里。学术界认为,宝墩遗址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耕作痕迹,是四川农耕文明起源地之一。而德国,在食品工业、农业机械等领域享有世界声誉。
伴随中德农业周的举办,双方不断加深了解。“这么多好东西,我们应该早点认识。”在品尝新津区的芦笋后,不少德国企业代表询问了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大家看来,单单是年产值达170亿元的新津区绿色食品产业,就在德国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天府粮仓”品牌之夜上品鉴了川茶、川猪、川果等“川字号”特色优势农产品后,不少德国企业直接记下了相关产品的名称。
“面对面交流和实地考察,能更好地发现彼此的需求。”在参加中德企业交流活动期间,四川俊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俊英详细询问了德国农产品、农机具等领域的进出口政策及有关要求。在交流中,周俊英发现自己想要寻找的农产品加工器械,德方有能力提供,而自家的笋子也满足德国进口食品有关标准。
四川农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德农业周期间,四川“从田间到车间、从车间到舌尖”十大优势特色千亿级农业产业建圈强链的布局与成效,出乎德国企业代表意料。而德方带来的诸多产品,也让正处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阶段的四川看到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次牵手未来的契机
“到处都是机遇。”一位德国企业代表说,四川是农业领域充满希望的土地。
活动期间,围绕“农食系统与乡村发展:绿色创新路径与商业合作机遇”主题,中德双方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与学者陆续开展多项论坛与对接活动。从作物生产与生物能源协同到可持续畜牧业转型,从理念碰撞到企业面对面,诸多机遇在碰撞中不断显现。
“这些产品能卖到德国就好了。”在参观四川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时,德方代表有的忙着带货,有的忙着买货。
德方带货的主要方向,是鸡蛋液加工器械、鸡蛋液杀菌和保鲜方案。而买货的目标,主要是有机鸡蛋以及高附加值鸡蛋制品。因为,鸡蛋是德国人早餐的重要食材,而且市场需求近年仍在快速增长。
带货与买货,持续了整个中德农业周。“天府粮仓”品牌之夜活动刚结束,有德方企业负责人就提出请求:“能否拷贝一份四川农业双语宣传片。”他认为无论是四川的晚熟芒果、柠檬,还是红心猕猴桃,都在德国市场大有可为。而四川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布局,释放了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旺盛需求,这些正是德方期待与四川合作的重点。
四川农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以此次中德农业周举办为契机,推动双方在农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