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再灵活工作推进会在里水镇召开。会议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作开发模式的操作指引进行了解读,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作开发路径,凝聚起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共识与力量,更在现场签订总金额超9500万元的农村集体多元经营项目大单,为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南海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多元化经营新路径。
政策引路+经验分享,为集体经营“破题指路”
会上,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伍新宇解读了《新形势下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作开发模式及操作指引(试行)》(下称“指引”)。该指引是南海区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暂缓入市期间,为激活土地资源、提升配置效率、增加集体收入推出的关键举措,明确了4种合作开发模式,为镇村盘活资源提供“工具箱”。
根据指引,集体自有资金开发模式适用于资金雄厚、经营能力强的集体经济组织,由其独立投资运营并独享收益;多个主体合作开发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与镇属企业、其他经合社等联合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高端定制+合作开发”模式(分润模式)为创新亮点,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引入合作方,成立混合所有制物业公司按股权或约定比例分润,打破传统固定租金模式;二级市场交易模式则规范已取得使用权的集体建设用地再次流转。
随后4个镇街的社区代表及职业经理人分别分享了各种的实践经验。西樵镇西樵社区书记周洁韵介绍集体自有资金开发经验,狮山镇罗村社区书记颜铭坤讲解多个主体合作开发路径,丹灶镇新农社区书记张铿明分享分润模式下高端定制合作案例,城街道平东社区经联社社长罗锦华阐述经联社集约工业厂房开发的“聚沙成塔”效应。
此外,派驻西樵镇上金瓯社区的职业经理人程燕文,则从专业运营角度,分享如何为集体经济注入市场化管理理念,解决“不会干、干不好”的能力难题,为在场镇村代表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样本。
9500万元大单落地,以项目牵引集体经营“提质增效”
推进会还进行了项目集中签约。此次签约集体经济经营项目涵盖多元经营业务、强村公司“分润模式”项目、经联社集约工业厂房经营项目三大类,总签约金额超9500万元,标志着南海区农村集体经济在多元经营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从签约项目特点来看,呈现出“业态多元、模式创新、精准赋能”三大特征。在业态布局上,既包含河道保洁、环卫作业等市政类项目,如桂城凤鸣北区公共服务运营有限公司河道保洁服务项目、丹灶荷村公共服务运营有限公司卫生作业综合服务项目;也涵盖幼儿园物资采购、设施维护等服务公益类项目,如西樵崇南社区童文旅有限公司幼儿园物资采购项目;还涉及农文旅融合项目,如里水镇贤鲁湾农文旅运营项目、大沥镇同心农业生态园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实现从基础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链条覆盖。
在模式创新上,“分润模式”项目成为核心抓手。此次签约的7个强村公司“分润模式”项目,包括桂城夏北永胜保利胜悦苑北侧停车场服务项目、西樵上金瓯社区渡二经济社公共充电站项目等,通过“固定收益+分成”“合作开发(入股)”等方式,推动集体资产从“固定收租”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转型。同时,经联社集约工业厂房经营项目,如九江镇水南社区经联社11号厂房集约出租项目,通过整合分散厂房资源,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释放空间发展潜能。
这些项目的落地,是南海区以项目为牵引推动集体经营灵活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南海将农村集体闲置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既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又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破解“房东经济”困局,锚定集体发展“多元共富”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不仅为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与实践路径,更通过项目签约与经验交流,凝聚起改革共识。
会上,南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岑灼雄指出,南海农村集体经济虽基础扎实,但86%以上收入依赖租金的“房东经济”模式已遇瓶颈,需从“收租躺赢”向“多元共富”转型。
具体来说,接下来南海农村集体经济要加快市场化转型,深化38个“分润模式”试点,推动存量资源从“死资产”变“活资本”;加快专业化运作,做强61家集体经济组织下属公司,扩大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覆盖面;加快集约化发展,落实“十大举措”,实现2027年培育70个“亿元村”目标;加快数字化赋能,优化“市智慧云平台”,提升“三资”监管效率;加快融合化创新,推动“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业态融合;加快示范化引领,打造综合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南海经验”。
南海区区长王勇对于推动农村集体经营再盘活提出了六点要求,包括要有改革不停步的历史担当,资源再集约的精打细算,主体要稳定的根本策略,就业更充分的共同富裕,劳动最光荣的乡风文明,村务规范化的长治久安。
展望未来,南海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探索集体经营灵活化新路径,让土地活起来、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为全省农村改革贡献更多“南海智慧”。
南方+记者 孙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