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漫过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开元街道盛和社区暖心居民休闲厅的屋檐,这里已是一派热闹景象。阿姨们聊着家常,分享着超市里物美价廉的蔬果信息,谈论着孙辈的成长和学习,欢声笑语中拉近了邻里距离。这一场景,正是林州市“陌邻”变“睦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林州市从“邻”开始,以居民诉求为切入点,做足做好“邻里”文章,实现组织建在邻里、服务聚在邻里、难题解在邻里、民心融在邻里。
文化搭桥,邻里同乐,让“几家人”变成“一家亲”
4月26日,开元街道杏苑社区联合中原银行、林州市众恒置业有限公司,在众恒翡翠城小区举办了一场“邻里同乐”趣味运动会。活动设置了“滚雪球接力”“射箭”“投壶”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趣味项目,成为连接邻里的文化桥梁。
上午9时,运动会正式开始。“两人三足”项目中,居民挽手并肩、步调一致冲向终点;“投壶”区里,老者凝神掷箭,孩童跃跃欲试;“滚雪球接力”中,大家你追我赶,欢笑声不绝于耳。赛场化为互动乐园,原本不熟悉的邻居互相击掌鼓劲,汗水与笑容共同绘出社区“一家亲”的温暖画面。
“以前见面点头,现在能叫出名了!”一位带着孩子参赛的父亲表示,运动会不仅强健了体魄,更让邻里之间的心聚在了一起。
小区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林州各社区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常态化开展“邻里文化节”“邻里座谈会”等睦邻活动,打破了邻里之间的隔阂,让居民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增进感情。
振林街道南池社区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亲子互动、单元夜话等活动,滋养居民文化认同,建立邻里情感纽带。家住富苑西区的户建芳在照顾孩子之余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她说:“过去同住十年不识对门,现在整栋楼都是熟人。”
需求牵引,邻里互助,让“身边人”变身“好帮手”
在振林街道西花园社区,年过花甲的业委会主任兼网格员申锁根十年如一日义务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邻里管家”。“小区水网改造、‘飞线’治理、更换电动门、安装电子监控,都是老申牵头完成的。”居民郭林云称赞道。
年初,一位老人不愿随儿子迁居外地,儿子便委托老申日常照料。他常上门帮忙买菜购药、处理琐事。“有事找老申”成了居民们的口头禅。
西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进霞表示:“邻里和睦既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老申这样的身边人变成好帮手,正是我们社区‘邻里互助’治理模式的生动体现。”
这样的模式已在林州多个社区推广。开元街道开元社区的“邻聚力”便民市集设有便民服务、童享交换、安全护航、聚力互动等区域,提供医疗、理发、修补等服务,其中,“童享交换区”鼓励儿童闲置物品共享,推动家庭参与社区资源循环;“安全护航区”由民警与志愿者协同开展反诈宣传,将专业力量融入邻里互助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互助为目的,越来越多的“身边人”正成为社区“好帮手”。
同题共答,邻里共治,从“管大家”变为“大家管”
老旧小区管道渗漏、商户门前绿化带破损……这些曾经困扰社区的难题,如今通过“同题共答、邻里共治”的新模式得到了高效解决。
振林街道林虑社区向阳嘉苑一号楼地下室渗水,网格员上报后,社区立即联动水厂专业人员检测,确认为地下老旧铸铁供水管道破裂。随后,社区组织水厂技术员与居民代表共同协商,制定“先急后缓”的分段施工方案:漏水严重的一号楼优先施工,其余楼栋分阶段推进,并设置应急取水点保障居民日常用水。施工期间,居民全程参与监督,实现了“问题共商、方案共定、隐患共除”,高效解决了渗漏问题。
盛和社区善德路的治理案例同样精彩。针对商户门前绿化带枯死导致的黄土裸露、扬尘积水问题,社区搭建平台,召集市城管局、商户与物业共商对策,最终达成由“商户出资购置材料、物业出工负责铺装”的硬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各方高效协同:商户主动清理场地,物业提供专业人力,社区全程协调监督。短短数日,裸露地块便铺上了整齐的透水砖,不仅彻底解决了扬尘和积水隐患,更提升了街区环境。居民称赞:“出门不怕踩泥坑,环境整洁心情畅!”商户也反馈:“门前焕新,客流量明显增加!”
居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以前觉得小区就是住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社区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办事不用跑远路,遇到困难有人帮,我们也能一起为社区出份力。”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治理便不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而是变成了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充满温暖的大家庭。(来源:林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 侯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