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忍无可忍!加澳军舰穿越台海挑衅 为何中国战机不飞掠其上空呢?

   日期:2025-09-09 20:30:38     来源:胜利集结号    浏览:0    评论:0    

最近台海这边又闹腾起来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军舰堂而皇之地从南海一路北上,9月6日直接穿越台湾海峡,这事儿让不少人觉得太嚣张了。加拿大那艘叫“魁北克城”号的护卫舰,还有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号驱逐舰,两艘船联手过航,东部战区发言人施毅大校直接发话,说这是滋扰挑衅,中方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已经有效处置。

话说回来,这类事儿今年已经不是头一回了,美国舰机都来过十多次,其他国家像日本、英国也掺和过,为什么中方就没让歼-10C之类的战机直接从它们上空飞掠过去呢?这问题一提起来,就得从战略角度说说,忍着不等于怕事儿,而是有更大的考量。

9月2日开始,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搞了个联合军演,叫什么“宣示航行自由”,参演的装备包括菲律宾的“何塞-黎刹”号护卫舰,还有加澳的这两艘,加上P-8A巡逻机和直升机,演习内容主要是反潜防空战术。这时间点选得挺有意思,正好赶上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那天,全球目光都盯着那边,结果南海那边热闹起来了。演习结束后,加澳两舰没掉头回去,而是直接北上,6日早上就进了台海。加拿大国防部没马上确认,但联合作战司令部发言人说会从渥太华发声明,澳大利亚那边也强调这是维护印太地区和平的行动,符合国际法

中方反应很明确,东部战区组织了海空兵力跟踪监视,舰艇保持20公里左右距离,没靠近但也没放松。为什么不让战机飞掠上空?简单说,这涉及到国际法和战略克制。台湾海峡是国际水域,宽度平均180公里,最窄处130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国军舰有权无害通过,但中方视之为领海延伸,高度敏感。如果战机飞掠,距离太近可能被视为威胁行为,容易引发误判,甚至擦枪走火。

历史上类似事件不少,比如2014年美军P-8A巡逻机在海南附近被中方战机拦截,当时距离只有几米,差点出事。那次美方抱怨不安全,中方则说是在领空内正常行动。现在台海更复杂,飞掠上空虽能展示实力,但风险太大,不值当。

再说战略层面,中方一贯强调和平发展,不想主动升级冲突。飞掠这种动作在军事上叫“低空通场”,能震慑对方,但也可能给对手借口,拉更多国家介入。加澳这次行动背后有美国影子,它们是“五眼联盟”成员,经常配合美军在印太巡航。今年美国舰机过台海已经10次,2月加拿大“渥太华”号来过,6月日本“高波”号和英国“斯佩”号也过航。这些国家都打着航行自由旗号,实际在测试中方底线。如果中方每次都硬怼,容易陷入被动,消耗资源不说,还可能让国际舆论转向,说中方咄咄逼人。相反,通过跟监警戒,展示存在感,同时外交上谴责,就能占据道义高地。

想想为什么加澳敢这么干。加拿大最近几年在印太活跃,2023年就派舰过台海,声称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澳大利亚更不用说,“奥库斯”联盟成员,跟美国绑得紧,南海巡航是常态。这次从南海演习直接转台海,明显是连环动作,想给中方施压。但它们实力有限,“魁北克城”号是老旧护卫舰,排水量不到5000吨,“布里斯班”号驱逐舰虽装备相控阵雷达,但单舰作战能力不强。相比中方052D驱逐舰,这些船不算先进,中方没必要小题大做。飞掠战机虽解气,但不符合长远利益,中方更注重综合实力,比如海军扩张和空军现代化,歼-20都已经换装部队,飞越巴士海峡对马海峡都没问题。

从历史看,台海问题根深蒂固。1950年代美国划定海峡中线,从北纬27度东经122度到北纬23度东经118度,当作缓冲区。中方不承认中线,但实际操作中保持克制,避免越线行动。2020年后,中方战机越中线次数增加,但针对军舰飞掠少见。为什么?因为空中和海上规则不同,战机飞掠可能违反国际民航公约,军舰过航则有海洋法支持。中方策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不急于一时。忍着不是软弱,而是等时机,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能回应。

类似事件今年频发,2月16日加拿大“渥太华”号过航,6月12日日本“高波”号直闯,6月18日英国“斯佩”号独行,加上美国十次,台海像国际通道一样热闹。这些行动都宣传航行自由,但中方每次都跟监,没让它们得逞。为什么不飞掠?还得说风险控制。假如战机飞掠,舰上官兵可能慌张,开火概率小但存在,升级成冲突就麻烦。国际社会关注台海稳定,中方不想给美日澳借口组建更多联盟。加澳这次过航后,继续炒作,加拿大媒体CTV报道用AIS系统跟踪,澳大利亚国防部强调促进和平,但实际增加紧张。

中方处置方式有效,东部战区海空兵力全程监视,没让对方靠近敏感区。为什么不更强硬?因为外交并行,谴责加澳传递错误信号,增加安全风险。同时,中方在南海和东海巡航常态化,平衡压力。飞掠战机短期解气,长远看不利于和平统一大计。台海是核心利益,中方底线清楚,但行动讲究时机。加澳军舰过航后,没进一步动作,中方也没升级,事件平息。

台海宽度虽大,但战略价值高,控制它等于扼住第一岛链咽喉。中方海军发展快,航母编队出西太常态,日本美台关注。双航母穿越第二岛链,力量倾斜明显。加澳过航是小动作,中方没必要过度反应。忍无可忍时,自然有回应,但现在忍着是智慧。

为什么不飞掠,还涉及国际法细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7条允许无害通过,但军舰需遵守沿海国法规。中方视台海为内水,但国际不认。战机飞掠若太低,可能侵犯领空,台海领空划分复杂。历史上,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就是前车之鉴,美EP-3侦察机被中方战机逼降,闹得沸沸扬扬。现在中方避免类似,避免给西方媒体炒作机会。

从舆论看,这事儿在网上热议,有人气愤说该硬怼,有人分析说克制好。军评人陈光文9月7日发文,质疑为什么不飞掠,觉得这样会让各国胆子大。但实际,中方策略成熟,飞掠虽能吓人,但不解决根本。加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中方海军舰艇越来越多,空军战机先进,未来回应方式多样。

加澳过航后,国际反应分化。台湾欢迎,视之为支持,美方默许,其他国家观望。中方谴责有效,事件没扩大。为什么战机不行动?因为中方注重长远,避免小冲突影响大局。忍着是为了更大目标,和平发展需要稳定环境。

事件也提醒,台海和平靠实力维护。各国过航常态化,中方需持续警惕,但不慌张。飞掠不是唯一选项,外交、经济、军事综合施策更好。加澳军舰走了,留下思考,为什么中方选择这样?因为自信,实力在手,不急一时。

这事儿看出国际形势复杂,中方处理得当。为什么不飞掠?归根结底,是战略选择,忍着不是弱,而是强。希望各国别再挑事儿,台海稳定对大家都好。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