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新区以农机大比武奏响现代农业丰收曲

   日期:2025-09-10 10:30:57     来源:观澜新闻    浏览:0    评论:0    

近日,兰州新区2025年农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暨低损收获技术培训会在上川镇天山村的金色麦田间拉开帷幕。这场集“技能竞技+技术赋能”于一体的农业实践活动,是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部署的生动实践,通过以赛促学、以训提能,着力破解机械化收获环节的粮食损耗难题,为新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筑起“防护墙”。

作为新区土地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的“主力军”,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深耕农业发展沃土,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条件,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管理,使可耕种土地扩增至23万亩,不仅成为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更是区域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眼下,中心所辖5.1万亩优质小麦进入收割季,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随风摇曳,丰收景象扑面而来。

“这5.1万亩小麦是咱们新区粮食安全的‘硬底气’,从播种时的土壤检测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我们盯了整整6个月,现在就盼着把每一粒麦子都颗粒归仓!”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部部长王海文说道,如何让这份“沉甸甸的希望”精准归仓,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稳定、农业效益提升与农民收入增长,也是此次活动的核心出发点。

“比规范、比效率、比减损!”本次机收减损大比武以“实战”为核心,制定了一套严谨且贴合生产实际的竞赛规则与评测体系。来自秦川镇上川镇的12支农机合作社队伍及中心农业公司的技术骨干共30余名农机手同台竞技,在划定的100亩优质小麦示范田内展开“巅峰对决”。评委组依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技术指引,对参赛机手的操作规范性、作业效率、留茬高度、脱净率、破碎率以及最关键的总损失率进行综合考核与精确测量。

比赛现场,5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穿梭于麦浪间,农机手们手握操作杆,精准控制收割速度与割幅,金色的麦粒顺着输送管道稳稳落入粮箱,全程行云流水。经过3小时的竞技和测评,最终评选出“最佳减损能手”3名、“高效作业标兵”2名,获奖机手现场分享了“低速匀速作业”“根据麦穗密度调整割台高度”等实用减损技巧,让在场人员直呼“学到了真本事”。

“以前总觉得‘快收就是多收’,参加培训才知道,盲目提速会让脱净率下降、破碎率升高,反而亏了!”上川镇鑫元农机合作社的陈充江一边操作一边介绍,现在他总结出“低速匀速、精准调幅”的减损口诀,这次比赛他的总损失率控制在2.3%,远超3%的标准线。

除了紧张的竞技环节,同步开展的低损收获技术培训会同样“干货满满”。活动特别邀请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结合比武现场案例,围绕“小麦机收减损关键技术”“联合收割机日常保养与故障排查”“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三大主题展开讲解。

专家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的方式,不仅解读了国家关于机收减损的政策要求,还针对兰州新区气候特点,传授了“收获期精准判断”“倒伏小麦收割技巧”等本地化技术,现场解答农机手提出的“脱粒不净”“清选损失大”等实际问题。此外,活动还展示了加装“智能测损仪”的新型联合收割机,通过实时数据监测,让粮食损失“看得见、算得清”,帮助农机手直观感受操作对减损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减损意识”。

此次“大比武+培训会”的成功举办,是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推动23万亩耕地“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重要一步。据测算,若新区小麦机收总损失率从4%降至3%以下,每亩可减少损失10公斤以上,5.1万亩小麦可多收粮食51万公斤,相当于新增1200亩耕地的产量,切实将“减损”转化为“增产”。

“看到农机手们从‘比速度’转向‘比减损’,从‘凭经验’转向‘靠技术’,我特别欣慰。”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部部长王海文表示,此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农业科技落地的“新起点”。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标志着兰州新区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减损增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更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推动西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兰州日报记者 李 昕 文/图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