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秋高气爽的九月,一场关于农业未来的战略合作悄然落地,为河北这个农业大省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的科技动能。
9月5日,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与羲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其全资子公司羲农智能科技(石家庄)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该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
这一合作标志着河北省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迈出实质性一步,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注入了全新的智能化引擎。
农业大省的科技突围
河北省作为华北农业重镇,肩负着保障首都“菜篮子”“果盘子”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农业模式面临劳动力老龄化、生产效率不高、产业链条较短等挑战。
突破瓶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河北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羲牛智能作为一家深耕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展现了技术赋能产业的巨大潜力。该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果业智能化,自主研发的农业机器人和AI管理系统已在全国多个农业县投入应用。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设有北京和石家庄两大研发中心,与多所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用科技创新带动发展,助力智慧农业快速实现。
京津冀协同下的农业智能化
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可承接北京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可依托天津港口优势打通农产品外贸通道。
2025年4月,京津冀三地植保植检部门、高校科研和植保专家就推动京津冀农作物智慧植保协同发展达成协议,整合三地农作物智慧植保技术与资源优势,构建三地一体化智慧植保发展格局。
这种区域性合作为羲牛智能等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羲牛智能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通过智能装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该公司实现了果园管理的智能化升级,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重塑农业价值链
纵观全球农业发展,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欧洲等农业发达国家早已大规模应用农业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决策系统。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传统农区,仍存在巨大的技术提升空间。
2025年2月,雄安新区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DeepSeek提供公众服务的农业行业大模型——“雄小农”AI农业大模型。该模型集成了农技知识图谱、多模态病虫害识别引擎、农产品价格预测模型及政策智库平台四大核心技术。
羲牛智能的创新实践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公司董事长马谦介绍:“我们不仅仅是在销售设备,而是在打造一整套果园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县域服务中心模式,我们实现了果园降本、机手增收、村集体壮大和AI产业发展的多方共赢。”
从“实验田”到“示范田”
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作为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命名的省级5A社会组织,在推动区域农业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与羲牛智能的合作,将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一次重要探索。
2025年3月,全国首个“三农大模型实验室”落地河北石家庄,构建覆盖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法律、农业知识、农业金融“五大模型”智能化体系。该实验室有助于探索制定农业大模型数据标准和应用规范,推动“河北模式”向全国复制推广。
河北省已支持81个县(市、区)开展示范区建设,加强智慧大田、智慧设施农业、智慧畜牧和智慧水产等应用集成。同时,支持石家庄、衡水、保定等7个市整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
智慧农业的河北样板
在位于宁晋县北楼下村的河北省粮食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小麦在微风吹拂下泛起阵阵麦浪。
“通过气象站和墒情仪,我们能够精确掌握土壤的墒情和肥力情况,这样对农业的投入可以做到更精准,而且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实现远程操作,大大节约人力”。
这种“政-产-研-用”一体化推进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通过社会组织搭台、企业创新支撑、农户广泛参与的方式,河北正在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随着揭牌仪式的完成,羲牛智能与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合作已经拉开序幕。双方将在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河北农业智能化进程。
随着揭牌仪式的完成,羲牛智能与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合作已经拉开序幕。
双方将在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河北农业智能化进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河北省凭借其农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科技赋能,有望打造全国智慧农业的“河北样板”。
让古老的农业焕发新的生机,让广袤的田野结出科技的硕果。 (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