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咝蝰通过自然控制啮齿动物来保护农作物,它们可能成为可持续农业的关键所在。
作为非洲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鼓腹咝蝰可能实则是农业保护的功臣。
南非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牵头的一项研究发现,鼓腹咝蝰能有效抑制威胁非洲农作物生产的啮齿动物种群。这些蛇类在啮齿动物数量激增期间,食量可增长至平常的十二倍以上,其捕食效率超越许多哺乳类捕食者。这种摄食灵活性使它们成为应对广泛鼠害问题的天然高效解决方案。
开展该项研究的格雷厄姆·亚历山大教授表示:"鼓腹咝蝰本质上是自然界最完美的鼠害控制系统。它们在鼠患暴发期间大幅提升摄食量的能力,使其成为面临作物减产风险的农民们的宝贵盟友。"
摄食效率与作物保护
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条鼓腹咝蝰一次可捕食多达10只啮齿动物。仅一周后便能再次猎食,为农民提供持续免费的虫害防治服务。由于啮齿动物暴发期常与丰雨年重合并造成数百万农业损失,保护鼓腹咝蝰种群可显著减少作物损害,同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相较于哺乳类捕食者的核心优势
这项为保护蛇类提供有力依据的研究,揭示了鼓腹咝蝰作为天然害虫控制者的多项优势:
• 摄食量远超基础需求,表现优于黄鼬、猞猁等哺乳类捕食者
• 大量进食后可两年不进食,作为"随时待命"的鼠害控制者存续于生态系统中
• 啮齿动物数量开始上升时主动调整捕食行为进行针对性猎杀
• 能快速行动阻止啮齿动物数量激增至灾害级
亚历山大指出:"鼓腹咝蝰的特别价值在于它们自然分布于众多非洲栖息地。虽然单条鼓腹咝蝰的食量远小于狐狸或猫鼬,但其更高的种群密度对啮齿动物数量产生了显著的集体抑制效应。"
摄食测量与认知重构
本研究采用创新指标"摄食因子范围",用于衡量捕食者超越常规维持水平的摄食提升幅度,以及蛇类种群对猎物的潜在影响。在啮齿动物暴发期,蛇群通过将猎物摄入量提升至平常12倍,能有效遏制害虫暴发。这项研究颠覆了将蛇类视为农业害虫的传统认知,重新确立了它们作为可持续农业有益伙伴的地位。
亚历山大强调:"这些发现表明,鼓腹咝蝰种群管理应成为综合害虫治理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保护这些天然控制者,我们可利用其非凡能力来维护非洲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业生产效益。这也凸显了将蛇类纳入保护管理计划的必要性。"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