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9月9日电(祁绣娟)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西宁市湟中区以农村污水治理为突破口,构建“规划引领、项目攻坚、前瞻谋划、责任共担”四维联动机制,全力绘就乡村生态新画卷。
科学规划“一张图”。湟中区深入380个行政村开展调研,编制《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明确“分类施治”:城镇周边村庄接入管网集中处理;人口集聚村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偏远村落采用一体化设备或人工湿地生态治理。规划优先聚焦水源保护区、管网覆盖区等重点区域,精准施策,守护流域水安全。
项目建设“加速度”。该区整合资金2.5亿元,在23个村同步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新建管网如“地下毛细血管”,系统收集生活污水,配套处理设施推动“污水横流”向“清流绕村”转变。项目建成后,污水治理率将提前两年达49%,惠及2万余人。
前瞻谋划“一盘棋”。湟中区谋划2026年及以后治理路线图,储备5个项目、总投资5.3亿元,覆盖湟水河等流域73个村,推动治理由“点”到“面”、由“单村”到“流域”拓展。通过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确保项目符合政策、贴合需求,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开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责任落实“一条心”。该区修订《城乡污水治理及设施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发改局统筹项目申报,住建局把控建设质量,市政、新村办及第三方公司负责管护,生态环境局严把水质关,乡镇街道每日巡查、快速响应。多部门联动,打破壁垒,提升治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