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紧紧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结合实际开展“四捐”活动,全域推进清洁村建设行动,逐步实现由“一片美”向“整体美”的提升。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并验收清洁村30个,累计完成整治村庄达到60%,群众参与率超90%。
航拍涡阳县西阳镇村落。涡阳县西阳镇供图
发动群众当“主角”,变“要我建”为“我要建”
该镇学习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镇13个村(社区)带领群众代表外出观摩学习并组织召开群众会议100余次,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为什么干”“干些什么”“怎么干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共同商议解决治理难题,形成了“村庄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和“村村景不同,村村气正浓”的良好氛围。
利用闲置物品改造后的村落一角。涡阳县西阳镇供图
在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下,动员倡议开展捐款、捐物、捐力、捐智的“四捐”活动。目前该镇已捐款60余万元,捐砖30余万块,老物件若干,更是涌现出五保老人立下遗嘱,将仅有的两千余元积蓄捐于村庄清洁村建设的先进事迹。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通过示范带动,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干的看的都抱怨”的问题,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村民的主体意识被充分激活,成为清洁村建设的“主人翁”,实现了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
破解难题出“实招”,变“矛盾点”为“风景线”
该镇解沟村村民宗云与邻居常年因土地纠纷迟迟未化解,在清洁村建设中,为方便大家通行,需占用两家土地加宽道路。在村里宣传清洁村建设意义和“四捐”感召下,两家自愿捐出土地,并带头捐款。“这就是我们解沟村版的‘六尺巷’。”该村党总支书记杨瑞军表示。解沟村版“六尺巷”,只是该镇破解清洁村建设难题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清理争议土地10余处,建成了娱乐广场、休闲长廊、村民议事亭等,既解决了土地纠纷,又建设群众休闲娱乐的设施,同时也美化了村庄环境。
为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把群众的捐款用在刀刃上,让群众切实地感受到村庄的变化,群众自发利用废弃砖瓦,自行建设景观墙和“小五园”。同时,该镇村干部带队赴邻镇低价收购旧木料,村“两委”成员变身木匠,和村民一起搭建长廊和木栅栏。
墙绘美化村庄环境。涡阳县西阳镇供图
长效管护建“机制”,变“一时美”为“长久靓”
好风景需长效呵护,管护机制比建设投入更重要。该镇在村庄显眼位置设立“四捐”活动光荣榜,宣传先进典型,同时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辐射带动更多群众,使村民行有方向、做有目标、评有标尺。健全“门前三包”机制,将村庄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培养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人翁”意识。
该镇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发现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随手拍照反馈给镇村,对反馈的问题会在第一时间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形成了“政府推动、干部行动、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逐步形成“问题反馈、共同治理、全民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
眼下,该镇清洁村建设行动正持续推进,全民参与热潮不断升温,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形成,并与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村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幸福曲线正在不断上扬。(张旭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