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把农业发展成现代化大产业,是农业大省江西加快“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加速向农业强省迈进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初,省委将“健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机制”列为全省六个重点突破改革事项之一,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宽改革思路,直面堵点难点出新招
近年来,江西省面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品牌不响、要素保障不够有力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堵点。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是关键所在。
为了让改革更有针对性,我省坚持开门抓改革,转变过去“抓农业就是抓一产”的传统观念,提出更加突出“强企延链、兴业富民,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改革思路,带动农民携手迈向共同富裕道路。
思路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举措也在加紧“升级”。江西结合当前制约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围绕健全完善企业培育、生产加工、流通供应、市场销售等机制出谋划策,明确组织领导、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赋能全省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产业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产品价值。”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源食品)生产中心总监贺清贵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线经过四轮智能化提升改造,单线产能从13.5吨跃升至18吨,效率提升33%。其中,仅2024年,甘源食品就投入超1200万元改造智能生产线。
甘源食品并不是个例。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61.1亿元、同比增长6.4%。
聚焦改革关键,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体制机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快速、有效推进改革?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突破性、引领性、高质量“三个关键”,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建立以工业化理念为引领的发展机制。针对主要抓种养、抓一产问题,推动各市县、协同相关部门以全产业链方式抓农业产业化。
——建立龙头企业动态培育机制。针对龙头企业不强问题,出台《“双百行动”引领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创建“双百”企业动态储备库,实行分类分级培育。
——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五端”体系。出台《江西省优质农产品“六进”行动工作方案》,建立供应端、流通端对接机制,帮助企业、生产基地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创新电商直供基地、绿色直采基地等方式,探索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协作联动、利益共享模式,让农民群众分享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红利。
——建立农业产业化综合评价机制。在“云上赣农”开发动态监测、综合评价等功能模块,分析研判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促进各地比学赶超。
找准了路径,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并呈现出体量明显扩大、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升的特点,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全省涉农主体实现销售收入1506.8亿元、实现税收155.1亿元;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4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1家,在国内主板上市企业6家。
共享改革成果,强化联农带农促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面深化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改革的目的所在。
“我种植了1300亩井冈蜜柚,去年产量有60多万斤,除了自己卖了一些鲜品,剩下的全卖给中润,去年赚了100多万元呢。”峡江县金源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庆林笑着说,“农业龙头企业领着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金庆林口中的中润,全称江西中润食品有限公司。近几年,中润从峡江县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变成了如今集研发、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饮料企业,主要产品有“井冈山”双柚汁、翠冠梨汁、杨梅汁等果汁饮料,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作为“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吉安市携中润“井冈山”双柚汁频频亮相各大展会活动现场。中润也加快科研创新步伐,进入了米其林和黑珍珠高端餐厅,单品平均溢价25%。如今,“井冈山”双柚汁单品每月销售量达300万瓶,年销售达1.98亿元。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中润选择把产品溢价率回馈给农户。据统计,该公司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水果15万余亩,带动1.8万户果农,每户年均增收1.52万元。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一步将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机制改革的意见》,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黄大山表示,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优质平台+基地+农户”等模式,全省114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76万户,户均增收4260元,更多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