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25年上半年这三国的GDP数据,确实让人觉得差距拉得老大,美国稳稳守着15万亿美元的总量,继续当老大,日本却只到2.11万亿,直接从前三掉到第四,中国呢,大概9.24万亿,追得挺紧但还没超过去。这数字一摆出来,就得聊聊为什么会这样,美国看着风光其实后劲不足,日本经济老问题一堆,中国在压力下还能稳住增长。
先说美国,这15万亿的上半年总量听着吓人,但细看数据,第一季度就下滑了0.3%,第二季度反弹到3.3%,勉强拉平。第一季度那点下滑,主要因为进口成本涨了,关税战又起,企业提前囤货,进口数据跳了近40%,但出口成品只微增0.4%,消费还低迷,整体拖了后腿。美联储加息继续,债务堆到36万亿,生活成本水涨船高,小企业倒闭多,大厂裁员8000多人,失业率隐隐上扬。
关税本想逼企业回国,可人工贵、供应链不全,工厂回不来,军工还被别人抢风头。科技投资拉了点增长,AI领域贡献0.5%,内需也帮了3%,但债务和加息让政府头疼。第二季度好转点,靠的就是这些,但全年预测30.51万亿,增长率才1.83%,比中国低多了。说白了,美国经济体量大,但依赖消费和科技,外部摩擦一多,就露怯了。
日本这2.11万亿的上半年数据,更显惨淡,第一季度环比掉0.2%,第二季度才微增0.3%。消费只涨0.1%,靠中国买家推了住宅投资1.4%,但出口下滑0.6%,汽车被美国加15%关税,丰田利润少180亿。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生产力低,内需弱,出口又受阻,轻工业农业靠进口,贸易逆差拉大。全年预测4.2万亿左右,排第五,被德国4.74万亿超了,印度4.27万亿也快追上,差距就0.12万亿。日元贬值压力大,承诺80万亿日元对美投资,还可能进一步弱势。日本经济这些年“内虚”,制造业竞争力降,新能源汽车被中国抢市场,整体下滑稳稳的,难翻身。
中国这边,9.24万亿的上半年总量,同比增长5.3%,第一季度4.5万亿,第二季度4.8万亿,环比稳。第一产业1.22万亿,增3.7%,第二产业11万亿,增速5.5%,服务业超5%。关税战和芯片封锁有影响,第二产业第二季度放缓点,但整体韧性强,转内销快,3000亿补贴拉家电汽车消费。阅兵秀实力,制造业从世界工厂升级,一条龙生产,贸易从被倾销到反倾销,新能源汽车手机无人机出口热。全年预测19.23万亿,增长3.95%,接近美国63%。人口多,基建好,政策支持稳,工业贡献全球第一,6.8万亿。负债低,政府杠杆50.4%,远低于美国103.1%和日本228%。
这差距怎么来的?美国第一吃力,因为疫情后全球慢,美国受关税回旋镖,进口涨出口不跟,消费低,债务高,加息压民生,企业回流难。科技救场,但债务36万亿,还9.2万亿到期,压力山大。日本相似但底子薄,老龄化抑制活力,出口链子断,关税砸汽车,依赖进口多,卖少买多,GDP年年降,被印度德国追。中国的稳增长,靠产业全覆盖,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面对打压调整快,内需补位,出口转向新兴市场。全球经济3.0%增长,中国领跑,工业拉动明显。
这三国差距,根在结构。美国消费科技强但债高摩擦多,日本制造老但人口拖,中国产业全增长快。全球看,中国工业第一6.8万亿,美国第二,日本第三。未来,中国PPP超,名义追,差距小。
差距断崖,美国15万亿守位吃力,日本2.11万亿滑落,中国9.24万亿追赶。逻辑在结构调整,美国债摩擦,日本老化,中国平衡。内涵是全球化变,实力决定位次。接地气说,美国大但累,日本稳但衰,中国拼但升。未来看,中国超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