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
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的一句吐槽,瞬间将西北菜餐饮巨头西贝推上风口浪尖。
这条微博迅速引发网友共鸣,单条阅读量短时间内突破千万。罗永浩在吐槽中还呼吁:“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那西贝到底有没有预制菜?
两个版本的事实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在微博掀起波澜,罗永浩与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各执一词,闹到现在就不仅是两位公众人物之争,更是对餐饮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知情权的深刻拷问。
就在罗永浩在微博上吐槽的第二天,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店(罗永浩用餐的门店)做出了强势回应。“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道都没有。”
贾国龙叫来店员,带着所有的人来到罗永浩昨日落座的包间,手持昨日消费小票详细解释了当天的用餐情况:
罗永浩一行5人在当日下午2点30分进店点餐,共点了13道菜,包括烤鱼和烤羊排等复杂菜品,总共消费800多元。
贾国龙还表示,罗永浩当时的菜差不多都吃完了,还和工作人员互动,说还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转头就去微博上吐槽。
同时,贾国龙声明“西贝的门店100%没有预制菜!预加工不是预制菜!预制是提前加工,而预制菜是提前把它做成成品。”
贾国龙现场宣布,从明天(9月12日)开始,370家西贝门店将全部开放后厨,并直言:“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此外,贾国龙还表示,明天西贝全国所有门店会上架“罗永浩同款菜单”。
网友“复刻”的老罗套餐
其实,刷了一遍事情原委,感觉双方对预制菜的标准理解不一样。
贾国龙承认西贝有中央厨房进行预加工,但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
不过,罗永浩作为“行业冥灯”也不是吃素的,可能原本只是想吐槽整个行业“预制菜”现象上升到了对西贝的炮轰。
随后,罗永浩拿出了10万元作为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他还表示:“这件事不管官司结果怎么样,我相信都会客观上对中国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是相关的立法,做出一些实际的贡献。”
开放厨房就能自证吗?
这场争议的关键在于对“预制菜”的定义,那有没有官方定义预制菜的标准呢?
早在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
《通知》特别明确了几种不属于预制菜的情况: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主食类食品也不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从《通知》的角度出发,表示西贝更本没有预制菜没有毛病;但罗永浩的支持者则认为,中央厨房、食品工厂出来的菜都是预制菜。
双方都各执一词,都没毛病,但显然西贝完全没必要趟这一趟浑水,众所周知商场里的是不可以使用明火的,如果想吃“锅气”十足的小炒就不要在商场里饭馆挑选了。
如果想蹭流量就更没必要了,“老罗套餐”就算能让西贝小火一把,但长久来看,西贝要面对的不止是开放厨房那么简单。
而是要弄清楚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作为消费者评判一顿饭优劣的核心标准,可能是菜品入口的那一瞬间,是否好吃、新鲜度如何、是否无添加、价格是否能接受等。
有网友指出:“大家吐槽西贝的主要是贵和难吃,这谁能忍?”可以看出消费者反感的是被欺骗的感觉,是花了现做菜品的价格却感觉吃到了预制菜。
据悉,西贝餐饮集团成立于1988年,截至2025年在全国拥有近400家门店,覆盖全国62个城市,员工人数约17000人。2023年西贝餐饮集团整体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62亿元。
2025年,贾国龙重新担任集团CEO,开启了西贝的全球化进程,海外首店落地洛杉矶。
公开资料显示,西贝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上半年原料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最高,分别占三成左右。 截至2025年5月,西贝营收处于下滑状态。
可见,就算没有预制菜,西贝也需要找找方法如何捕获消费者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