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促进特优农业增效 助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日期:2025-09-14 10:01:42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浏览:0    评论:0    

■ 刘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食物观注重多元供给,从更广范围保障食物供给,为特优农业提供资源与需求的方向指引;大农业观注重全产业链的整合,为特优农业提供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山西省作为特色农业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杂粮、果蔬、中药材、畜牧等独特资源,具备发展特优农业的天然优势。针对山西省特优农业增效的促进对策,可以从深化认识观念、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品牌建设、保障人才要素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策略。

一、深化认识,构建特优农业发展新格局

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强调食物来源多元化、供给结构合理化、营养功能科学化。应强化系统化观念,借鉴其他省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种植传统,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忻定原盆地、吕梁山区等特色产区,将杂粮、畜禽、林果、中药材、设施蔬菜、油料、食用菌、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纳入统一规划,抓好稳粮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间产业协作与资源共享,形成“核心区引领、多片区联动、全链条发展”的特优农业空间布局。完善特优农业扶持政策,科学编制特优农业发展规划,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空间布局,搭建平台、创优环境,促进要素集聚,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土地等政策资源,形成多维度支持合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态。

二、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精深加工与业态融合

实施特优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建设区域性特优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在主产区布局集研发、收储、加工、包装、物流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入园企业给予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特优食品研发中心”,建设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生产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加工技术瓶颈,提升加工转化率。推动“农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特优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价值,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教育、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民宿康养、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特优农业核心竞争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技术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应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找准科技攻关的主攻方向,编制“十五五”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产业科技创新图谱,建立科技项目储备库,支持设立省级特优农业发展专项基金、省级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杂粮、中药材、地方畜禽品种育种、有机旱作等关键领域技术,对通过审定的特优新品种给予奖励。优化创新平台定位布局,建立任务导向的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机制,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围绕特优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工工艺、保鲜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支持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加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库和保种场,防止优良种质资源流失。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建设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将农业前沿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为我省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提升特优农产品知名度

品牌是特优农业的核心资产。应整合现有区域品牌,打造“有机旱作·晋品”母品牌下的子品牌体系,以县域或产业带为单位,统一品牌名称、标识、标准和管理,强化精品意识,推动标准化生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公信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支持龙头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包装设计、文化内涵和用户体验。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品牌宣传推广,深入挖掘特优农产品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人物故事,通过纪录片、短视频、图文内容等形式进行传播,增强品牌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产销对接模式,推广“定制农业”等模式,实现生产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注重线上线下供需对接、产销衔接,高效打通运销、仓储、物流等流通环节,建强用好各类商贸平台,不断提升特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五、加大人才要素保障,优化特优农业发展环境

针对特优农业发展需要人才要素支撑,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杰青优青培育工程”“特优农业领军人才”计划等机制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技术服务网络,实现技术到田到户。设置各类返乡创业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进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人才。在涉农高职院校开设“特优农业”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践行大食物观、大农业观,推进特优农业增效,资源挖潜是基础,科技是核心驱动力,产业链融合是关键,品牌渠道是重点,多方协同是保障。建立政府引导、科研支撑、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提升全省特优农业全产业链产值,促进产业集群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同时助力农业绿色转型,促进特优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贡献山西力量。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本文系2025年度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大食物观、大农业观指引下多渠道促进特优农业增效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B2310)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