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探路(在基层)

   日期:2025-09-14 10:01:44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0    评论:0    

本报记者 李 蕊

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高河街道郭七楼村的田野里,大蒜刚被挖出土,套种的辣椒苗已翠绿成片。这片200亩的土地,大蒜、辣椒、玉米正轮番“登场”。

“这亩地,鲜蒜收了5600斤,套种的辣椒又多挣4000块。”村民杨春玲抱着过完秤的蒜袋,眉眼舒展。她脚下的土地,得益于创新的生态种植模式——春套辣椒、夏播玉米、秋种大蒜,三种作物在四季轮替中无缝衔接,亩均效益较传统单作翻了一番。

这片沃土,正是金乡县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天方探索生态种植的鲜活注脚。这些年,他带领团队探索作物“周年轮作”模式,通过精准错峰种植,让土地全年无休却生机不减。

这位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的95后,缘何扎根沃土?故事还要从7年前讲起。

大学毕业时,杨天方打算返乡就业。一开始,他入职了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基层技术员干起,识蒜种、挖大蒜、种辣椒。2020年,在合作社崭露头角的杨天方牵头建起“鲁西南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基地”,从全国各地搜集500余份大蒜种质,开展加代繁育新蒜种。

起步不易。“初期,团队资金短缺。500余份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和繁育需要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光是一台恒温恒湿储藏柜,就‘吞掉’合作社半年利润。”杨天方眉头紧蹙,“后来,连续两年遇上极端天气,‘金蒜5号’抗病性数据全乱了。”

团队“牵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三年攻坚,“金蒜5号”终于问世,这种新品种蒜头均直径达6.5厘米,抗病性提升40%,亩产突破5600斤。更关键的是,它的生长期缩短了15天,为后续套种辣椒腾出了宝贵时间。

“种好田,有门道。”杨天方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大蒜9月播种、次年5月收获;辣椒3月育苗、4月移栽;鲜食玉米5月播种、7月收获……“三茬作物,能否一地块接力?”杨天方冒出这个大胆的想法。

反复试验,他总结出“大蒜、辣椒、鲜食玉米”周年轮作技术:大蒜采收前40天套种辣椒,利用蒜田遮阴保湿的微环境,让辣椒苗成活率提高20%;辣椒苗长成后,在田埂上播种鲜食玉米,玉米可为辣椒遮阴,防止辣椒日灼病,同时能阻挡、诱集害虫,减轻辣椒虫害。

“头回见有人在蒜地里套辣椒、套玉米,能靠谱?”前几年,杨天方推广生态种植模式时,郭七楼村村民王传利曾是执拗的反对者。

为打消农民的疑虑,杨天方把自家试验田划成两半,一半按传统单作,一半做轮作示范。

蒜收时节,王传利偷偷去瞅:套种的辣椒苗借着蒜叶遮阴,棵棵挺拔成片,再瞧单作区新栽的辣椒苗,被太阳晒得打卷。

“小伙子种地有一手。”王传利心想。如今他成了轮作技术的“义务宣传员”,逢人就讲“杨理事长算得准”。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起初,不少村民担心轮作周期短、管理麻烦,杨天方手把手教村民看苗情、调水肥。最初,合作社仅有200亩试验田,如今辐射周边7个乡镇、4.5万亩耕地,种植户从32户增至2.8万余户。

“作为青年新农人,我想一直为农业丰收、农民致富增收探路。”杨天方说。

(易 鹏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05 版)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