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发第一条关于西贝的微博时,我关注重点是,他的法院限高令已经解除了,人在北京,刚下飞机。
所以,他觉得西贝贵,但既然法院不限制他高消费,也可以吃上一吃。
没想到,这条在我看来平平无奇的微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后边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2号开始,很多媒体人、公关人出来发声,认为贾国龙不该回应罗永浩。
要我说,这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贾国龙回应罗永浩是11号晚间的事。之所以要回应,因为罗永浩不止发了前边10号下午那一条微博,在贾国龙回应前,又发了至少八条相关话题的微博。
然后媒体把话筒怼贾老板嘴边问他感想。罗永浩火力全开、骑脸输出,你们让贾老板装死?这算哪门子建议?
没欺负到你头上,你就研墨下笔,直接给一堆“忍”字?
其实罗永浩一开始还有点虚,因为他第一条微博,话说的太满,“几乎全都是预制菜”。
之后,他一会找仪器,一会征集线索,一会又吐槽味道,一会“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逼了”。
他那条微博,真正有点建设性的,只是最后一句,希望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但此时此刻,关于啥是预制菜,国家标准还没落地。在那之后,饭馆是否需要注明预制菜,要看这标准是否适用饭馆。
大家可能听糊涂了,怎么标准还存在适用问题呢?
因为,餐饮行业监管,和食品生产流通监管,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径。
一个是餐厅内部供应链,属于餐厅备餐流程,不直接面向消费者;一个是食品,从工厂通过仓储、物流、商超、电商等渠道直接卖给消费者。
如果把两者混为一谈,监管体系交叉,反而会加大监管难度,造成执法漏洞和混乱。
所以,2024年3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时,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
“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虽然预制菜的国家标准还没出台,但国家明确说了,餐饮企业的这类预处理食材,不属于预制菜,不纳入预制菜监管范畴。
所以,罗永浩的那个建议,即使国家立法,也只适用于饭馆采购了零售版本的预处理食材的情况。
理解了上边的问题,就理解了罗永浩这波节奏带的何其用心险恶。
从微博到12日晚上的直播,故意混淆时间线,拿2022年贾国龙的发言和同年某行业报告的内容,试图证明西贝目前在卖预制菜。
甚至直播时歪曲贾老板的原话(把“国家规定”说成“国家标准”),表示既然国家标准还没制定,你西贝凭啥说你百分百不是预制菜?
国家虽然还没严格定义什么是预制菜,但国家已经定义了什么不是预制菜。罗永浩直播时提到了前边的通知,却不提后半截对预制菜的否定性定义。
作为一个做过科技制造业,号称自己是产品经理的人,罗永浩不可能不懂这些法律法规、国标行标和产品定义的概念,不可能不懂供应链、工业化生产和家庭作坊的区别。
何况,现制和预制,只关乎产能和成本,后者品质通常更稳定。罗永浩当年做手机,拍“工匠精神”手搓手机宣传照,量产了一样得找代工厂组装,这算预制手机吗?
并且,品质还控制不好,锤子几乎每代T系列手机都有质量缺陷,卖的还挺贵。
罗永浩却利用大众语境中对“预制菜”的误解和厌恶,狂带节奏,在直播中拿家里请客吃饭备菜与饭店备菜做对比。
然后,再扣上一个“贵”的大帽子,拿西贝的馒头卖21块钱说事,西贝吃了几碗粉自然说不清了。
实际上,那个菜单上21块钱的,是一斤的大馒头;西贝店里还有二两四的小馒头,标价三块九。
有两类餐饮企业或者饭店倒闭,我认为是不冤枉的。
一类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比如原材料变质、污染,或者后厨不卫生。这种不举例子,实在太多。
还有一类是不好吃。典型的是十几年前我写过的“雕爷牛腩”。
那么,预制菜和贵,算不算问题呢?
国家对预制菜的定义,就算出台了规范,没几个人会去看。以老百姓朴素的标准,只要在进后厨之前,经过了洗切之外的加工,比如腌制、调味、蒸煮煎炸,再深度冷冻,就算预制菜。
同样的,饭店人均消费多少算“贵”,以及预制菜在饭店卖多少钱算“贵”,你问多少个人,大概就会有多少种答案。
我们暂且认为西贝的价格是偏贵的,并且他用了老百姓眼中的预制菜,而预制菜这东西名声不太好。
你真逮住一个人问他,预制菜具体哪里不好,他也说不清楚,就是觉得冷冻不新鲜不卫生。
你拉开他家冰箱冷冻室,发现了一堆日期不明的生肉熟肉,可能还有饺子馄饨馒头,问他怎么不担心不新鲜不卫生。
他说那能一样吗?这是我自己吃的,窜稀活该,我又不拿去卖钱。
于是,在罗永浩的评论区,预制菜在饭店登堂入室,卖大几十甚至上百块,这种事简直十恶不赦,应该把老板关进冰箱,冻24个月。
所以,至少在一部分人眼里,预制菜是问题,卖的贵也是问题,预制菜卖的贵,更是问题。
而公示出来,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预制菜要么不存在了,要么价格只能参考拼好饭了。
但是真正把这次舆情推向高潮的,还是贾老板自己。
12日西贝开放后厨参观,这个操作我有点迷惑,西贝本来就是透明厨房,站在外边看不见操作?非要进去看?
我不知道贾老板这波操作是咋想的。
门店的服务员,没有接受过对外发声的培训,也不是人人面对镜头都伶牙俐齿,你怎么这么放心直接让他们面对媒体?
冰箱里那些东西,本来就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你怎么确定大家看了不产生误会?
结果,直播和短视频一流出,加上员工磕磕巴巴的回应,被剪辑加花字发出来,网上舆情马上分化。
餐饮从业者感叹西贝后厨如此干净整洁,摆放有序,食材成分手续标准规范,成分表、国标、行标等信息齐全。
普通人炸了锅:冻了好几个月的鱼、肉、蔬菜拿出来卖,这是人干的事?
甚至还有保存一年的食材,别管会不会用,就说是不是在你冰箱里吧?你怎么保证不使用?
还有你西贝的员工,支支吾吾的啥意思,心里有鬼?
如果说前边贾老板正面刚罗永浩,诉诸法律,虽然有点冲动,但还在情理之中,那么开放后厨这一波,属实是灾难。
隔行如隔山。普通人看不懂食材,容易被带节奏;服务员也没有代表企业上镜表达的能力,不然早做自媒体去了。
如果我是罗永浩,那十万元的线索悬赏,直接打给贾老板就行,因为他自挂东南枝。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是闹剧了,完全没有道理可讲。
罗永浩这个人,从董宇辉事件开始,我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现在他全面进军自媒体,到处制造话题和流量,西贝和贾老板不会是最后一个牺牲品。
你要是觉得他是个好人,这次搞西贝是在做好事,那……你的感觉都对。
至于贾老板,我对他从开始时的同情,到现在的惋惜。这年头做企业很难,
需要的技能太多,在应对罗永浩这种人的时候,传统企业家的经验和技能树可能是不太够用。
最无辜的是西贝的员工,不管是短期营业额下降造成的收入下降,还是中长期可能的失业风险,他们都是最值得同情的人。
这次事件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西贝是死是活,我已经不关心了。事到如今,只有西贝员工是无辜的,我希望无论后续如何,他们能得到善待。
至于喜欢罗永浩的人,你们可以想想,他针对过的那些人和企业,哪个不还活的好好的?他折腾这么多年,到底是让世界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糕了?最终受益的到底是谁呢?
来源 | 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
作者 | 判官; 编辑 | 虾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