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式悬赏20万元,中国境内有营业执照的连锁餐饮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或者被罗永浩、媒体证明存在这样的餐馆,我就给20万元。看看罗永浩说的‘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到底能不能成立。”
9月13日晚7点过,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直播中为餐饮人抱不平,公开叫板罗永浩。
此时距离9月12日晚8点,罗永浩在直播间“重捶西贝”刚刚过去近24小时,在那场直播中,罗永浩反复强调:自己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推动预制菜进餐馆这件事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有知情权。直播过程中,“难吃、价贵、分量小、预制菜、不透明”,罗永浩的每个评价都在重击西贝。
9月13日晚23:52,罗永浩微博最新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之后,但包括李剑在内的不少餐饮人却坐不住了。
颇具戏剧性的是,李剑坦言,他本人也是罗永浩的朋友,多年来,双方一直有着非常好的深度合作,罗永浩首场直播排名第一的信良记小龙虾就是他做的。即便如此,李剑表示,看完了罗永浩的直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依然要“蹚这个浑水”,哪怕会“引火上身”甚至会遭受到谩骂和攻击。
李剑自述,作为一个在餐饮行业从事30年的创业老兵,从员工食堂到火锅连锁、再到复杂的中餐,一直到后来在上游做食品工厂、食品电商,全链条都深度参与过。其视频号个人介绍里标注——“新辣道创始人成功十亿元战略并购”。
在他看来,罗永浩引导消费者“迷信”小饭馆、餐厅“现炒”饭菜更健康的观点存在严重偏差。“大家不该纠结是预制菜还是非预制菜,而该关注冷冻原料和鲜鱼、鲜鸡、鲜猪等鲜肉相比,哪个对消费者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实惠?消费者在意的是哪家的原料能科学证明更健康、投入更好、更实惠,而非概念之争。”李剑表示。
只要用冷冻原料,通通算预制菜?
李剑:悬赏20万元征集符合要求的餐厅
在李剑看来,罗永浩直播已经将事件升级到行业的“大是大非”问题,求真应该比私利更重要,表达现在也应该比沉默更重要。
图片来源:视频号李剑-餐饮新模式
在直播中,李剑强调,自己并非为西贝、预制菜行业或食品添加剂“洗白”,仅为澄清道理。核心诉求是纠正罗永浩的误导性言论,避免其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行业发展,防止行业因错误舆论走向服务能力倒退的“回头路”。
9月12日,罗永浩一开播,抖音直播瞬间在线人数超过10万,“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账号也涨了不少粉丝。直播中,罗永浩摆出疑似西贝店内使用预制菜包装产品的图片证据,在这些图片中,去骨黄花鱼柳、儿童餐牛肉酱、猪排烩酸菜以及海鲈鱼等均显示出18个月不等的保质期。
罗永浩称,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定义很复杂,但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下次到餐厅吃饭,感觉像是预制菜,直接打开手机录像问工作人员,这样的事情多了,就推动预制菜的标准制定以及相关立法。”
在李剑看来,罗永浩直播里根本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却用消费者的生活常识设置逻辑陷阱。
“他说只要不是现买鲜鱼、鲜鸡块、鲜羊排,像冷冻海鲜肉等,或者经过粗加工腌制的半成品,就是预制菜。贾总开放后厨,媒体就揪着有冷冻鸡块、鳕鱼块、羊排、花菜说事儿,只因这些是冷冻的,不像罗永浩说的‘鲜货’,就被定义成‘预制菜’。这就是他的核心逻辑——只要用冷冻原料,不管是什么,通通算预制菜。”李剑在直播间表示。
李剑指出,“现炒”饭菜背后隐藏未知风险,如蔬菜可能含添加剂或农药残留、肉类可能未经检疫或已腐败、调料可能存在非法添加,而非如老罗所宣传的一定“健康美味”,这种误导反而可能危害消费者。
在李剑看来,很多小餐馆用的鲜鱼、鲜鸡鸭等肉品也并非全部安全,可能会有滥用抗生素以及蔬菜残留农药等问题,现代食品工业冷冻技术是全球肉类供应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关键是餐馆选品牌可靠的冷冻原料,不必纠结“鲜冻”概念。
李剑认为,罗永浩懂互联网,身边也应该有食品科学家朋友,随便查一查、问一问就该知道:餐馆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冷冻货和用市场鲜肉,哪个对顾客更友好,但其还在几十万、几百万人观看的直播中误导产业和消费者。
他同时提到,要悬赏20万元寻找可以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餐厅,看看罗永浩说的“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到底能不能成立。
罗永浩:希望用预制菜的餐厅标出来
李剑:这是逼迫餐饮企业贴“负面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罗永浩并非直接反对预制菜,其直播背景板上写着,“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这是他关于预制菜的立场。
罗永浩以老乡鸡为例,称其店内标注了餐厅现做、半预制以及复热预制,且有明确的餐品加工等级划分说明。随后,“老乡鸡躺赢”词条也被送上热搜高位。
图片来源:视频号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对于罗永浩的建议,李剑在直播中坦言,老罗以“不反对预制菜,但要公示”为说辞,实则利用“预制菜”缺乏科学标准与公众共识的特点将“预制菜”与“垃圾”“不健康”强行挂钩,把自己塑造成“道德审判者”。
李剑甚至将现阶段大家对于“预制菜”的模糊定义类比大家为对“臭流氓”的定义。他举例称,“臭流氓”包含爱人之间打情骂俏时的戏称、男性在大街上偷瞄美女、有道德瑕疵、触犯刑法等不同情况。李剑认为,现在“预制菜”在消费者心中的处境,就和“臭流氓”类似,几乎约等于“垃圾”“不健康”。但实际上,预制菜行业也存在不同情况:有的企业用冷冻排骨做预制菜,排骨品质很高;也有恶劣企业用低劣、无底线的原料生产预制菜,伤害消费者,就像“触犯刑法的臭流氓”。
“罗永浩要求所有涉及预制菜的企业‘公示’,如同逼迫有轻微相关行为的人贴‘负面标签’,导致行业陷入要么不敢承认、要么说谎的死局。”李剑也提到,老罗自身可能也在销售含有预制成分、有添加剂的食品,靠这些盈利还债,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其他企业公示,这本质上就是行业霸凌。自己不贴标签,却逼迫同行贴标签,用没有共识的民意和概念打压他人。
李剑在直播中强调,哪个餐馆不用带添加剂的调味料?比如酱油里可能有色素,味精里有谷氨酸钠,要是都标注,大部分菜都得标出化学名词。“罗永浩就是利用这种标注差异,再加上消费者见化学名词就觉得不健康的心理,误导大家好餐馆、卖得贵的餐馆就不能有添加剂。”李剑表示。
贾国龙也在此前采访中表示,很难说哪家餐厅没有预制工艺,做任何一道菜都需要预制。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比如把毛菜预制成净菜也是预制。
“现在已经不是毛菜时代了。我是开传统酒楼出身的,在餐饮行业37年,最早我们去市场采购,土豆、萝卜、大葱、白菜都是一捆捆买回来的,自己择菜、初加工。猪肉也是买一半或者一头整猪买回来自己分割。现在不是这样了,我们现在不进毛菜,必须是净菜,而且净菜标准很高。为什么净菜要用塑料袋装、抽真空?因为一旦接触空气,氧化后不仅颜色不好看,风味也会发生变化。”贾国龙表示。
相关阅读:
西贝暂停后厨参观,“老罗”套餐下架
罗永浩再发声:支持后厨直播,这个特别好!
近日,西贝餐饮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9月12日、13日,不少媒体记者到国内多个城市的西贝门店后厨进行探访直播,展示其菜品的制作过程时,暴露了一些菜品的问题。
西贝某门店后厨(视频截图)
9月14日,有消息称,西贝门店暂停后厨参观。14日15时许,西贝公司客服向极目新闻记者确认,为了保证后厨的正常运行,14日中午该公司已发布通知,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参观。目前,顾客、媒体记者暂时无法进入门店后厨参观、拍摄和直播。有部分顾客向公司反映,店内的拍摄、直播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影响就餐,暂停参观后厨与此也有关。不过,顾客可以在门店的明档外观看厨师做菜。
客服提到,该公司已通知部分门店,此前推出的西贝“罗永浩”套餐下架。不过,顾客仍可以单点套餐里的部分菜品。
西贝西安雁塔区一家门店工作人员称,该门店已收到公司的通知,暂停后厨参观。这两天,该门店没有专门推出“罗永浩”套餐,目前也无法提供这个套餐。
西贝郑州中原区一家门店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公司的最新通知,因担心其他人影响后厨做菜和上菜,周末暂停参观后厨。媒体记者可在周内工作日提前咨询门店,是否可进后厨参观、拍摄和直播,但进入后厨参观拍摄需要持健康证。目前,该门店也无法提供“罗永浩”套餐。
据大象新闻报道,9月13日,记者探访上述中原区门店时,该店推出的“罗永浩”套餐,共有12道菜,少了一道牛肉菜品,总价587元。“我们不是预制菜。”店长坦言,这次舆论风波影响到了门店生意。厨师长重点介绍了罗永浩点过的几道菜,表示部分食材由北京的中央厨房供应。该店厨师长和店长均强调不是预制菜,且每道菜都十分重视“赏鲜期”,即最佳口味品尝时间的保障。
9月14日下午,罗永浩再发声,后厨直播这个特别好,餐饮业既然能搞明厨亮灶,自然也能搞后厨直播,敢于一年365天直播后厨给网友看的(包括给餐饮专业的网友),基本上是相对更靠谱的。至少这种饭馆不能拿预制菜来骗人了。
网友疑问冲上热搜
“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
在此之前,话题“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
南方日报报道,提起萨莉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预制菜”。曾有人开玩笑说“整个后厨看不到一把菜刀,也看不到厨师”。但就是这样一个“预制菜之王”,还是有许多忠实的“萨门”。无他,唯便宜尔。这家主打意大利风味的西餐厅,1967年在日本创立,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已开出超400家门店,并催生出大量爱好者加入“萨门”,深受追捧。
在中国内地市场,萨莉亚2024财年继续录得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12个月时间录得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萨莉亚以人均30元的价格提供意面、披萨、沙拉等西餐,菜品70%定价在20元以下,甚至被戏称为“西餐界蜜雪冰城”。这种“低价不低质”的策略,精准切中了社畜和学生党的需求——花小钱也能享受“体面一餐”。用这么低的价格吃一顿丰盛的西餐预制菜,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不少人甚至觉得挺值的。“人均30,还要啥自行车啊。”“比他好吃的一定比他贵,比他便宜的一定没他好吃。”……反观一些使用半成品、料理包的连锁中餐品牌,50块钱吃不饱、不好吃的事情十分常见。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
六部门发文明确
此次的风波也使“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事实上,去年有关部门就发布过相关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等。
什么是预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哪些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从菜肴属性看——
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如何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加强生产许可管理。修订完善相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提高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食品原料、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实施分类许可,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到位,形成监管闭环。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有何考虑?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
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
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
不添加防腐剂符合预制菜风险管控要求。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极目新闻、大象新闻、南方日报、央视新闻等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