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以色列终于走到这一步

   日期:2025-09-17 09:02:18     来源:长安街知事    浏览:0    评论:0    

据新华社消息,以色列国防军16日上午发布声明说,以军两个师的部队正在加沙城作战,以军总参谋长埃亚勒·扎米尔已进入战区。

声明说,继近日发动预备性打击后,以军16日凌晨在加沙城进入地面进攻阶段,已将作战行动扩展至加沙城中心地带。

顶着国际社会如潮水般的声讨谴责,以色列在“阿克萨洪水”行动发生2周年前夕,走出了占领加沙城的实质一步。

视频:以军坦克进入加沙城

自2023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造成64964人死亡,另有165312人受伤。这片土地上,平均每天“响起92次丧钟”,一次次突破着国际道德的底线。

“一国方案”?以色列膨胀的野心

众所周知,当前解决巴以冲突最公平现实的方案,是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实现巴以两国的和平共处。

但纵观本轮冲突、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的以色列军事动向,其目标旨在构建一个绝对安全的“一国现实”。

对加沙地带,以军已控制近半地区,并表示将无限期驻留在约占加沙30%领土面积的所谓“缓冲区”。同时,以方通过断水、断电、无差别袭击、破坏基础设施和限制人道主义救援通道等手段,逼迫加沙地区人口迁移。

对约旦河西岸地区,以色列继续强推定居点扩建,鼓励犹太人圈地定居;并以宵禁、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实行军事行动等高压政策,压制当地民众反抗。

对周边国家、特别是“抵抗之弧”,以色列屡出重拳:轰炸也门首都萨那;出兵全面强占戈兰高地及叙利亚南部多处地区;不断打击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基地,迫使其放下武器;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其核设施和军事目标。

为了“斩首”哈马斯领导层,以色列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空袭了美国盟友卡塔尔的首都多哈,激起阿拉伯国家的同仇敌忾。

当地时间9月15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图源:视觉中国

以色列的强硬姿态并非没有缘由。“阿克萨洪水”行动增加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甚至改变了其安全战略;国内极右翼政客当道以及内塔尼亚胡为保政治生命而进行豪赌;国际上有美国偏袒支持,多个阿拉伯国家在本轮冲突前已欲与以建交,叙利亚又经历政权更迭,可谓朋友越来越多,对手越来越弱。

但是,以在加沙地带制造的人道主义悲剧,正极大消耗其国际信誉与道义形象;以方所追求的绝对安全和“一国现实”,更不符合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战乱冲突、强权压迫所带来的仇恨,势必在之后形成反噬,造成以暴易暴的悲剧循环。

拷问良知:美国因何纵容以色列?

以色列肆无忌惮推进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背后最关键的因素当然是美国的纵容。本轮冲突中,美国已经向以色列提供了超过9万吨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动用了800架次运输机和140艘次舰船。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动用否决权、挥舞制裁大棒,只为袒护以色列的战争罪行。可以说,没有美国的持续支持与背书,就没有加沙地带人民的深重苦难,也没有这一轮冲突向整个中东地区的外溢。

美国对以色列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已经持续数十年,基本性质并没有实质改变;但在当今中东,特朗普强推的“世纪协议”,急于促成的叙以、阿以合作,却是旧霸权的新企图。一言以蔽之,是美在自身国力衰弱、并将矛头和战略资源调转亚太地区之后,希望用以色列为核心构建地区新力量平衡的战略。做大以色列,是为了让亲美国家形成有利自身利益的地缘格局。从而在海洋霸权从欧亚大陆中心“退潮”的现在,不把所谓“权力真空”拱手让人。

当地时间9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左)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右)在耶路撒冷参观哭墙(阿布拉克墙)。图源:视觉中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以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世界各国包括以色列国内的反对声浪却越来越强。8月以来,以色列民众接连爆发多场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停战、营救被扣押人员。824日,澳大利亚各地发起了40多场“亲巴反以”集会,约有35万人参加。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强调只有“两国方案”才能解决巴以问题;还有荷兰内阁数名大臣,因制裁以色列的议案未获通过而愤怒辞职。

自今年5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以来,中国不断推动审议多项巴以局势议题,呼吁停止暴力冲突、重启政治对话。王毅外长强调“中东不稳,天下难安”。解决本轮冲突,要首先实现持久停火,敦促人道主义援助的准入,主张双方坐下来谈、谈出成果,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问题的根本出路。即便在美国不断否决的重重阻力下,中国的作为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丧钟鸣响:谁会在未来倒下?

本轮巴以冲突已延宕22个月。冲突之前,巴以问题已经严重边缘化,中东的地缘版图即将发生更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阿拉伯国家对数十年难以解决的冲突心生厌倦,在伊阿博弈的大背景下,和以色列加速走近。然而,一场“阿克萨洪水”以鲜血和生命暂停了这一进程,并悲壮地将巴以冲突重新拉回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

22个月过去了,加沙地带的人民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苦难,家园已被摧毁,自己将被驱逐。以色列在丛林法则式的“以暴易暴”中获得了成果,不仅教训了哈马斯,还打击了“抵抗之弧”,迫使伊朗退缩至战略守势。由此,恐怕如今的谈判只是幌子,以色列不会停止战斗,势要在今年10月——也就是冲突爆发2周年时,完成对加沙城的占领。毋庸置疑,巴勒斯坦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9月3日,在加沙城的希法医院,巴勒斯坦人为在以军袭击中丧生的亲友送葬。新华社发

12年前,笔者到访约旦河西岸时,巴勒斯坦朋友曾自嘲道,“我们只有和平谈判,没有和平”。如今,恐怕连真正的和平谈判也难以获得了。

以色列胜利了吗?在这场或可被称为“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冲突中,它大杀四方,用武力夺取土地,以强权谋求安全,看似不断胜利,实则大输特输。且不论丧失的道义基础,几乎将以色列苦心维护数十年的二战受害者形象毁于一旦。单就其引起的新一轮仇恨,在不可能被彻底毁灭并放逐的巴勒斯坦人心中,在四周被打击羞辱的邻国反以武装和抵抗运动组织内部,必然无法轻易抹去。更何况,目前中东已形成伊朗及其领导的“抵抗联盟”与美以的阵营化对抗。未来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尚未可知,以血还血的报复恐怕难以避免。

美国也不是赢家。虚弱的帝国在中东欲走还留。用交易逻辑操弄政治议题,希望花小钱办大事,甚至一边赚钱一边摆弄地区格局。岂不知霸权鼎盛时都无法做到的阳谋,在衰落离场后又如何能够实现?本轮巴以冲突,可以说宣告了此前美国中东政策的破产——正是单方面推进“亚伯拉罕协议”,才埋下了如今严重冲突的祸根。而巴以冲突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也产生了严重外溢,美国国内和所有西方国家同时出现了“穆斯林恐惧症”与“反犹主义”,进一步撕裂了本就分歧严重的社会。

当地时间9月14日,西班牙马德里,防暴警察与亲巴勒斯坦示威者发生冲突。图源:视觉中国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新一轮巴以冲突对联合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让强权政治和霸权逻辑进一步甚嚣尘上,拉低了整体国际道德的底线。

对此,所有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警醒,笃定“人心不可违,公理不可废”,坚持在和平与合作共赢的道路上披荆而行,才能走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作者:谷宁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研究员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