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吹雪帝】
这两日,菲律宾又继续在我国黄岩岛领海“跳梁”:
9月16日,菲律宾组织10余艘公务船,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只实施管制并予以驱离。其间,菲3014号公务船危险机动、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危及中方船只和人员安全,中国海警依法采取管控措施,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
后续媒体的报道,尤其是现场视频的流出,展现了过程中的不少细节。今儿个,我们来聊聊让菲船人员挥舞白旗求饶的——水炮。
中国海警公布视频显示,菲船人员举白旗。
技术解析
在现代海洋维权实践中,水炮已成为介于口头警告与武器攻击之间的关键执法工具。相较于直接动用舰炮或机枪等致命武器,水炮既能够清晰传递警告意图,又能显著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提供了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灵活应对手段。
中国海警的水炮是一套集成了机械、液压、电子和控制技术的复杂系统,主要由水泵机组、管路系统、喷头装置、操控系统和动力系统五大部分构成:
水泵机组作为系统核心,采用大功率离心泵或多级增压泵,每分钟可输送数吨海水,出口压力可达1.5-2.5兆帕(相当于150-250米水柱高度产生的压力),足以在数百米距离内保持水柱的集束性和冲击力。
管路系统采用耐压防腐材料制造,管道直径经过精心计算,既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又要控制整体系统重量,而内壁也经过特殊处理以减少水流阻力。在大型海警船上,管路通常采用环形主干管设计,向不同位置的炮位分配水流。
喷头装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水炮的射击效果。中国海警水炮采用可调节喷头,能够根据需要切换直流和雾化模式:直流模式水柱集中、冲击力强,适用于远距离精确执法;雾化模式覆盖范围大,适合近距离压制和消防用途。
操控系统已实现全面电子化,操作员可以在舰桥或专用控制室内通过摇杆和触摸屏精确控制水炮的旋转、俯仰和射击模式。先进的光电跟踪系统能够自动锁定目标、计算射击参数,并补偿船舶摇晃带来的影响。
动力系统则通常采用独立柴油机驱动,不与船舶主动力系统耦合,这样可以保证在水炮工作时不影响船舶的机动性能。大型海警船可能配备多套动力系统,以为多个水炮位同时提供充足动力。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中国海警所配备的水炮系统具备可调节压力功能,能适应不同执法场景:低压力模式主要用于警示射击,表明立场;高压力模式则可在必要时通过强烈水流冲击影响目标船舶操纵性能,迫使其停止危险行为或改变航向。这种分级响应机制,既体现了执法决心,也保持了克制,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留有空间。在近年来多个海上执法案例中,水炮的这种特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成为中国海警依法维权的有力工具。
战术应用
实际上,水炮在中国海警的日常执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应用场景可能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在维权执法方面,水炮主要用于警示和阻止外国船只的侵权行动。当对方船只试图闯入我管辖海域或接近重要设施时,海警船通常会先通过无线电警告,如警告无效,则使用水炮进行警告性射击。水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水幕和声响效果,能够给对方船员造成强烈的心理威慑。若对方仍不听从指令,水炮可直接瞄准其驾驶台或航行设备射击,利用水流冲击影响其操纵能力,迫使其改变航向。
在消防救灾方面,水炮展现出其和平用途的价值。海上火灾具有蔓延快、扑救难的特点,船舶火灾更是往往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海警船的水炮系统能够提供远超普通消防船的大流量喷射,有效控制火势。其雾化模式喷出的水雾能够隔绝氧气、抑制燃烧,同时减少对船体结构的破坏。中国海警曾多次参与海上救援行动,利用水炮成功扑灭多起船舶火灾。
在反恐防暴场景中,水炮同样发挥着独特作用。面对试图通过海上途径渗透的恐怖分子或暴力犯罪分子,水炮能够在不使用致命武器的情况下有效阻止其行动。高压水流可以直接击落犯罪分子手中的武器,或使其无法稳定站立和瞄准。雾化模式形成的水幕还能够阻挡视线,为海警队员创造战术优势。
此外,水炮还在海上清洗、驱散非法聚集船只等任务中有着广泛应用。这种多功能的特性,使水炮成为中国海警最常用且最有效的非致命执法装备。
国际对比
纵观全球,水炮已成为主要海洋国家海警船的标配,但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各国在水炮技术和使用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水炮系统注重精确控制和自动化程度,其最新型巡视船配备的水炮能够通过光电系统自动跟踪目标,并计算最佳射击参数。美国海岸警卫队则更强调水炮的多功能性和与其他执法工具的集成能力,其水炮系统往往与声波设备、激光眩目器等配合使用。
中国海警水炮技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特色。一方面,中国海警水炮的流量和压力参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够保证在恶劣海况下的有效射程和冲击力;另一方面,中国特别注重水炮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在高温、高湿、高盐度的海洋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
当前,水炮技术发展显示出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目标自动识别与跟踪、射击参数自动计算、多炮协同射击等先进功能逐渐普及。此外,同一套水炮系统还需具备快速更换不同功能喷头的能力,以执行执法、消防、洗消等不同任务。最终,水炮技术将与其他非致命武器实现集成化,形成多层次、多手段的非致命执法体系。
中国海警正在这些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水炮系统的技术水平。未来,可能出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水炮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船舶类型和行为意图,提出执法建议,甚至在一定授权范围内自主采取应对措施。
水炮背后的海洋强国之道
水炮虽只是海警船上的一个装备,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深刻转型。从过去强调硬性对抗,到如今注重执法维权的专业性与合法性,水炮这种非致命武器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中国海洋治理理念的成熟与自信。
可以说,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海警力量扮演着前线守门人的角色。水炮作为海警最常用的执法工具,实际上成为了国家海洋权益的“流动界碑”。每一次水炮的启用,背后都是对国家主权的宣示,对国际海洋秩序的维护。
更重要的是,水炮技术的进步是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依赖进口,到如今完全自主研制,水炮系统的进化见证了中国海洋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增强了海警的执法能力,也为中国海洋装备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