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梅林海)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关乎乡村振兴大局。日前,记者从商洛市柞水县获悉,近年来,该县始终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头号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坚守安全底线,以系统思维推进工程建设与管理创新,成功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流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行管理智慧化”的保障体系,让汩汩清流润泽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村群众送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健康水。
聚焦工程建设,夯实供水根基
全县坚持“新建、改造、并网”三管齐下,持续优化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布局。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高标准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55处,实施提升改造项目80个,通过资源整合与管网优化,全县供水工程总数由1320处整合至844处,实现了“小水并大水、分散变集中”的跨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创新实施三大流域U型并网工程,将区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调配,有效覆盖13.34万农村人口,全县自来水普及率一举达到98.6%,农村群众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用上了稳定、便捷的自来水,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创新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
为破解农村供水管理难题,该县率先探索建立“总公司+集镇供水站+村级服务管理站”的三级管理模式,成立村镇供水公司,下设9个集镇供水站和80个村级供水管理站,实现了对农村供水的统一运营、专业化管理。这一模式不仅明确了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运营责任,更构建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服务体系,确保了供水安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
强化智慧赋能,保障长效运行
在提升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柞水县积极拥抱“智慧水务”,建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信息化管控中心和水表校验维修中心,对水厂运行、管网压力、水源水质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与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全面推行“一制一表一平台”制度,即统一供水服务制度、户外计量水表、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村镇统一挂表收费、用水计量精准规范,大幅提升了用水管理效率。同时,建立抢修调度、考核监管、物资调配“三统一”服务机制,确保管理机构、管护人员、水费水价“三个落实”,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价廉、质优、稳定”的供水服务。
健全保障机制,破解民生难题
为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全县每年专项预算供水保障资金1000万元,并将村级水管员从每月500元的补贴提高至2500元工资,按每村2名标准选聘专职水管员,极大调动了一线管护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该县未雨绸缪,开通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配备村应急送水车9辆,打应急深井24眼,安置储水罐213个,构建起“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供水安全保障网络,农村水质水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全面巩固。
如今,在柞水的广袤乡村,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已成为滋润百姓心田的“幸福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